三 軍事與政治 (第2/6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大錯誤為特徵的:一方面,他故意肆無忌憚地嘲笑人民公社;另一方面,他最終發展到利用經濟壓力作為迫使中國人就範的手段。其結果是重新燃起了毛對過去歐洲人狂妄自大的憎惡……
由於毛把他的威望押在成立公社從而一舉克服中國落後狀態上面,這無疑使毛對赫魯曉夫嘲笑公社並竭力利用中國的經濟困難撈取政治資本的做法更為敏感。在1958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六中全會上,宣佈了毛不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候選人的決定,這肯定不是偶然的。這次全會也是一個標誌,它向這樣一種認識邁出了勉強的一步:即承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一舉躍入共產主義……
誠然,毛澤東保留了黨的主席身份以及他作為中國革命富有魅力的最高領袖的特殊地位。可是,從此以後,當北京的經濟政策在1959年和1960年漸漸趨於合理化並更加謹慎時,毛則主要專心於外交事務。事實證明大自然和技術比他想象的更難屈從於他的意志。現在,他要讓中國的敵人——公開的敵人“美帝國主義”以及更為陰險的敵人“現代修正主義”來服從他!
這就是當時的廬山會議前後的大背景,這時候,既需要糾正工作中的錯誤,更需要充分肯定“三面紅旗”的偉大正確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因為這是當時反帝反修的需要,是維護毛澤東同志崇高威望的需要,而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只能在一定的場合和能夠承受的範圍裡進行。政治鬥爭需要,這便是真理。該說假話的時候就應該說假話,彭德懷似乎忽略了這一點,林彪卻具有透視歷史縱深的政治眼光。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林彪懂得:在領袖面前,即使有獨到的卓見,也要造成這是從領袖的旨意中獲得啟發的印象,從而給領袖以無人比他更高明的安全感。“青梅煮酒論英雄”時的劉備,一聽曹操把他當英雄看待,嚇得筷子掉到地上,不是很耐人尋味嗎?
林彪並不是沒有反對過毛澤東,而且公開地反對過。在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均沒有穩固的確立,只是進入了領導核心。代替博古負責中央領導的是張聞天,代替李德在軍事上有最後決定權的是周恩來。後來,由於毛澤東提議成立新的三人團來全權指揮軍事,在渡烏江前,中央才決定以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成立三人指揮小組,毛的地位仍在周恩來之後。1935年1月28日,土城戰役失利,被迫一渡赤水;1935年3月15日,攻打魯板場失利,於3月16日又第三次西渡赤水。雖然後來把四渡赤水當成毛澤東軍事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