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耳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所羅門當時決定,不能坐以待斃。哪怕是虛驚一場也好……
他讓先知拿單找幾個信的過的王立商人,去埃及買一些馬。按照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的價格——也就是和赫人諸王和亞蘭諸王所買的馬同價的價格,分批向著不同的商人購買。
同時,在國內開始準備馬具的研究。
馬鞍和馬鐙的這兩個科技,是所羅門思考了很久很久,才決定出來要點出來的。
他倒不是擔心以色列人拿到馬具科技會直接佔領地中海地區……能夠改變歷史的科技有很多,但馬鐙並不在其中。畢竟以色列本身就是農耕和遊牧混合的民族,他們中擅長騎術的人也有很多,原始的馬鐙對於直接戰鬥力提升率和純農耕民族是沒法比的。
以色列的主要戰力是騎兵和戰車。但是無論是騎兵還是戰車御手,都需要對馬的精通和熟悉。這些人在以色列的數量說多也不多,說不少也不少……但如果限定為長子的話,數量就可以說是相當少了。
畢竟目前的長子軍團中,有很大一批人是十幾歲的少年人,他們中能接觸到馬的人也不多。
這種時候,比較原始的馬鐙和馬鞍——哪怕只是一個簡陋的環和一個坐墊,就能解放戰士們在馬上的射擊角度,並且大幅提高騎兵的訓練成型速度。
但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是,原始的馬鐙具有比較強的危險性。馬鐙一旦裝配,會大幅增加摔下馬之後的死亡率。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以色列後來依舊如歷史上一樣被遊牧民族征服,提前幾百年出現的馬具,會不會增強他們的戰鬥力,繼而引起連續性的歷史變化?
細細考量之後,所羅門決定提前幾年把鍛鐵的技術點出來,將以色列的核心戰術從近戰轉向遠端。這就可以減少一些跌下馬的可能性。
出乎他一開始的預料,鍛鐵的難度實際上並不算太大。
所羅門記得,公元前一千二百年,鐵的知識就開始在埃及部分流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到公元前一千年,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鍊鐵技術發展很快,隨後才是塞普勒斯和克里特島等地。按說這個時期,以色列應該有雛形的鍊鐵技術才對。
抱著這種疑問,所羅門向一些工匠細細的詢問過。他們的確也有在研究赫梯的鐵,但是卻僅限於熟鐵。
而要將熟鐵變成更有用的鋼,需要滲碳、淬火和回火的完整技術鏈。這部分的技藝,所羅門打算循序漸進的教授給他們——至少先將滲碳的技藝傳授給他們,由此追上埃及的鐵器研究進度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