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41章
但杏林館和機關道他們都不一樣,杏林館雖是同一時間出來的,可真正壯大起來卻是在巫沉凝加入之後。所以……
易淮若有所思:“不是杏林館,而是這第五個人是不成立什麼門派的,他是‘遊歷’的?”
燕奕歌看著兩位老者,直接道:“按照歷史以及從劍閣兩處聽來的故事,你們祖宗那一代都是在北戚,你們出現二十年後,北戚、西戚、南戚得到統一,統稱為‘戚’,而統一的人,就出自北戚王室。”
再過了兩百多年快三百年,戚朝最後一任皇帝昏庸無能,任由宦官擅權,橫徵暴斂、苛捐雜稅,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於是各地起丨義,但又因為朝廷養的兵確實有些本事,尤其那位宦官是有軍事頭腦的,所以雖戰亂不斷,卻始終未有個結果。
就這麼混亂了足足五年,朝廷奢靡,民間卻快要成為地獄,當時天府都遭到不少人唾罵,百姓認為天府是朝堂的走狗,是天府的天師一直在幫助朝廷的兵,所以起丨義丨丨軍們才會節節敗退。
也就是在混亂的第六年,戚朝的一名駐守邊疆的外姓王舉兵“造反”那日,這位宦官突然被刺殺,民間便紛紛說是上天的指引,那位外姓王一路從西而來,一路都未曾與人交手,路過的所有城門都向他敞開,直到到京城外,才與那宦官的舊部交手,打了一場漂亮到令人驚歎的勝仗,從此入主皇宮,戚也由此變為“龕”。
“龕”這個字,據說是天賜的,說是這位開國皇帝進入城中時,明明日頭正盛,卻下了一場雨,洗去了滿城的髒汙與鮮血,雨停後地面的水痕乾涸後就是一個“龕”字。
“龕”這個字,意思是供奉神位的閣子或是石室。
易淮最初進入遊戲時聽背景是“龕朝”時,就覺得這個字取得可能有些故事,但是當時只是把這裡當遊戲,《青雲上》也說了,這是個中武,所以易淮琢磨著,沒想過別的,就想會不會是有個什麼“武神”。
就是武功到巔峰了的那種武神。
然而現在來看……
他覺得這個“龕”都有幾分耐人尋味起來。
包括突然被刺殺的那名宦官,要知道在京中時,易淮還特意問過萬生煙,畢竟他聽來的都是些野史和民間故事,說得很神,和現代那種“天降正義”差不多。
可在正史裡,關於刺殺這名宦官的人是誰,也是個謎題。
萬生煙說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這個宦官身邊的人被龕朝的開國皇帝買通了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