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軍完全就是以肉身來抵擋晉軍的進攻。
這種方式,恐怕三換一都很難做到。
軒轅軼看似年老穩重,行事風格卻是過於冒險,他將所有的賭注都押在閻蒼率領的這五千騎兵身上,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同樣,閻蒼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場戰爭到現在,秦軍失了先機,情報洩露,雙方的兵力輜重基本都是透明的。
晉軍有多少人,攻擊營寨會有多少兵力,秦軍都是心知肚明的。
拋開軒轅軼和閻蒼的猜測,晉軍如果出奇策,也想要襲擊秦軍身後,晉軍正面進攻能用的兵力也不會低於八千。
甚至因為他們不知道荀枸和寧弼的恩怨,這個兵力只會多不會少。
軒轅軼和閻蒼都認為晉軍會採用奇兵繞後襲擊秦軍大營的計劃,相比起想要搏一搏的秦軍,晉軍恐怕更希望將這支兩萬人的秦軍全部消滅。
因為這兩萬秦軍一旦全軍覆沒在這裡,那麼對於秦國絕對是一場沉重的打擊。
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下一次晉國南下討伐秦軍的戰爭,對於還在江州和晉國對峙的趙國,恐怕也會是一場噩耗。
二人都猜到了敵人的想法,但是他們默契地認為自己這一方的騎兵絕對會是獲勝的一方。
不同的是軒轅軼是‘賭博’,而荀枸是自信。
只是這種來自整個晉國軍隊的自信,終究要變成一種可怕的自負。
閻蒼率領的五千騎兵,僅僅用時一天零兩個時辰,就已經趕到了另一個山谷的谷口。
這個谷口比閻蒼在地圖上看到得更寬廣,不要說十匹馬並行,就是十五匹恐怕也沒有問題。
若是軒轅軼選擇在這個谷口埋伏,那麼秦軍就真的一點勝算沒有了。
要知道這兩萬秦軍,真正能夠被稱之為精銳的,其實只有五千人左右。
這個時代軍隊中有一個說法叫做‘選鋒’,就是選擇軍隊中能力出眾,像是刀鋒一樣銳利計程車兵組成精銳。
任何一個合格的將領,都要擁有‘選鋒’的眼光,否則其一輩子都只是二把手的水平。
所謂‘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就是說得這個‘選鋒’選出來計程車兵。
這些‘鋒刃’組織在一起才能在戰場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就像是閻蒼領兵,在訓練時將這些精銳士兵分散到新兵之中以老帶新,但是真正發生戰爭的時候這些精銳還是要重新聚集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