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九重闕 (第3/5頁)
紫微流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由主帥擔了。可選的頗有幾個,如靖安侯的嗣子左頃懷,翟刺史的兒子翟雙衡,武衛伯之子時奕,忠勇伯的兒子馮保、英宣伯的侄兒楚寄等,均是軍中後起之秀。
吳王時常與勇武的年輕人嬉遊,第一個道,“我看翟家的小子不錯,記得春宴時年輕人鬥箭,翟雙衡是其中的佼佼者,還曾得過聖上誇讚。”
那一場比試眾人都記得,也清楚比箭拔了頭籌的另有其人,是靖安侯的嗣子左頃懷,不過如今武衛伯與靖安侯的官司未定,自然要將之排除在外。
太師王宦道,“翟雙衡資歷尚淺,臣以為忠勇伯之子馮保更為合適,其父雖有過失,不涉其子,可堪一用。”
柯太傅接道,“臣以為行軍打仗以實力為重,資歷為次,馮保至今戰績平平,未聞出色。”
用戰績平平形容馮保其實都是褒獎,他已過三旬,最適合的是庸碌二字,哪怕忠勇伯想方設法給他撈功勞,也沒什麼說得出的戰績,聲望比後輩還不如。
陳王也不管旁人說什麼,謔笑道,“翟雙衡箭法不錯,不過心思未必在軍中,前一陣還對焉支公主神魂顛倒,追逐於裙下,萬一羅幕人也有個公主,不知仗還打不打得下去。”
吳王見陳王故意貶損,脾氣一燥頂了一句,“年少風流算得了什麼,戰場上拼的是刀箭,可不是比誰更能撈錢。”
陳王力挺忠勇伯,自然是收了好處,不過他畢竟是親王,除了與聖上一母同胞的吳王之外,誰敢冒大不韙挑明。
還是六王鬆緩氣氛,打個哈哈說了兩句閒話,將場面揭過去,隨性道,“翟家的小子確實不錯,眼光也好,我曾在馬市看中兩匹好馬,一問才知翟雙衡已經下了重金,說是一匹要送給左頃懷,賀他入了羽林衛,另一匹給楚寄,送他赴錢塘就任;我不好和小輩搶,只有罷了,那馬雙耳如削,腰健力足,毛色全烏,真是少有的漂亮。”
六王對錯過駿馬格外惋惜,柯太傅卻暗道要糟,靖安侯被指逆謀,翟雙衡又與左楚二人交好,就脫不了一黨之嫌,哪還能再領兵。
果然應德帝聽後即道,“眾卿不必再爭,統軍者當持重,馮保在軍中數年未見過錯,想必不至有失,就著他了。”
詔令即下,軍部督行,馮保率大軍開拔啟行。
應德帝等了幾日,依然不見益州的呈報,不免也有些惱了,未及決斷,黃門突報安華公主請見。
安華公主嫁予靖安侯,數年前莫名其妙的罹患了怪病,已許久未曾入宮。
畢竟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