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3/9頁)
青竹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輛車開往泥塑匠人的老宅子。
路不好走,彎彎曲曲走了小半個小時才到。
那個老爺子如今就住在鄉下,他們家裡幾代傳下來的手藝,那房子也是幾代傳下來的老建築。從外頭看是南方的四合院,有個天井,種了幾種南方的花和樹,有一種歲月沉寂的古舊味道。
老人早早就在門口等著節目組了,他身邊還站著一個神情冷淡的年輕人。
老人很熱情的接待了節目組,帶他們去裡面參觀。
其實房子內部是翻修過的,一應現代設施都有,如今就爺孫兩個住著,其他房間不是放著泥胚就是晾著半成品,還有個屋子改造成燒窯室,當然,是電氣窯,方便安全。
空氣飄著泥土的味道。
青川忽然想起了自己做泥人的時候的房子,差不多的規格,只是柴火窯變成了電氣窯。
他彷彿透過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到了流逝的曾經。
“黃爺爺,如今這邊就您和您外孫子一起住嗎?”
老爺子笑起來滿臉皺紋,“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如今時代好了,也不是非得幹這個才能養活家人。我不強求子女做這個,強求是強求不來的。”
他拍拍身邊這個冷淡年輕人的肩膀,“只有小寶這孩子,打小喜歡這個,他現在是京城美院雕塑系的,說不定在他手裡,咱們這個老手藝還有不一樣的發展。”
原來這個沒什麼表情的年輕人還有小寶這麼可愛的小名。
“那您外孫子還是個高材生啊,前途不可限量。”王超誇獎道,到底是主持人,就是會說話,說得老爺子眉開眼笑。
他們早上的任務,就是跟著老爺子認識一下製作泥塑的流程,對這個傳統民間藝術有一個大概的瞭解。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能瞭解一下這種傳統藝術形式。
每個流派的泥塑都不一樣,黃爺爺家裡這個,其實和當年青川學的其中一家差不多。粘性黃泥造型,晾乾,燒過表面硬化,以某種特別的顏料上色,再烤一遍,就是成品了。
出來的泥人因為胚色為黃褐色,表面粗糙有磨砂感,更像是陶製品,和陶製品又不完全一樣。
黃老爺子一路介紹,怎麼把挖來的泥土製作成泥漿,然後把泥漿製作成泥塊,雕塑成型,晾乾,燒過,上色,再燒一遍。若是大型作品,裡面還得先架木框子,裹上棉布,再上泥。
聽起來簡單,從路邊泥巴到成品,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青川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