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稻穀大豐收 (第2/4頁)
琉璃仙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算是官家每頓大米飯,一個月也就三百斤。一年十二個月,也就三千六百斤。”
“一畝六百斤,那以後咱是不是也能一天一頓大米飯?”
雖然用黍米玉米番薯混搭也能吃飽。
“大人,如果都能產這麼多,那我們也能吃白米飯。草民不是做夢吧!”
“大家別擠,每年都這麼產,你們一個月吃上三十頓米飯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司農官完全沒有介意,現在他正高興地合不攏嘴,有問必答,旁邊的謝兵也幫忙在稱,報上來的產量平均在四到六石。
肥田平均在五石五斗到六石三鬥之間,也就說最高產量六百八十斤。
換算下來,費白米飯的官家六畝產量就能吃一年。這已經是大晉水平最高的生活,在糧食欠收或者平收的狀態下,即是官家也不能一天三頓白米飯,有二頓就不錯了。
現在換成三頓,產量還能綽綽有餘。何況官家的田地都是以百計數。
晉末時期按照司棲佟頒發的新政,每人丁一畝田,因為產田少,所以只能人均發一畝,民間也有相應的調整,不少百姓為了田地臨時重組一家就是為了田地。而一畝還是祖田可以世代繼承。
後來為了種番薯開發荒地,又各分了五畝,因為荒地不值錢多發也不礙事,所以每家每戶平均湊到十畝田,有的十五畝。
這些貧瘠的土地,老百姓們原以為只能種種番薯,勉強不捱餓就已經不錯。如今新肥料出現,那意味著荒地可以成肥田,還可以種稻子。
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司農官和百姓其樂融融收穫豐收的喜悅。
謝兵們也在嘀咕:“這邊的田看起來也沒我們南域好,但產量都快趕上南域了。”
“元帥和主母花了那麼多銀子,要是還沒收穫,我都要懷疑工部是不是隻會花錢。”
“那邊還有一畝,你們誰去收!”帶頭的校尉喝住講話計程車兵,他指著田野角落邊的一畝,稻穀有點矮,穀子也擠在一塊,也不知道中間的有沒有長好。
這一畝矮不拉幾,估計沒有什麼產量。
幾個謝兵趕去一樣的心情,他們割完後,心想最多不超二石,這稻禾看起來比稻穀還多。
司農官恰巧帶人過來打穀子,打完穀子又稱了一畝,四五石左右都是一個好豐收。
等打完這最後一畝,百姓們都在反覆抖稻禾,感覺這一畝看起來少,可掉的穀子不少。大家就一起打穀子,一個稻禾拍了又拍生怕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