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廣陵柳如線 使君劍如冰 (第1/16頁)
史傑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h4>一</h4>
廣陵國又是一片暮春氣候,楊花似雪,柳長似線。早在得到大漢繡衣使者將巡視廣陵國的郵傳文書之後,整個廣陵縣就非常緊張,廣陵相來士梁、內史向夷吾馬上命令,徵發廣陵縣的大男子、大女子,二十三歲以上,五十六歲以下,全部出動,整修驛置沿途的道路,自進入廣陵國境起,通往廣陵縣的馳道,就被官府徵發的黔首們夯修得整整齊齊。這對於瀕臨江水的廣陵國來講,實在頗不容易。正是雨水繁多的季節,道路一向泥濘。但是,一旦修整的道路被雨水沖壞,縣廷的掾吏又會徵發黔首及時重修。他們不知道即將到來的繡衣使者是什麼脾氣,如果他慣於作威作福,而因為道路不平被顛疼了屁股,那一定會大發脾氣,很多人性命就有可能不保。畢竟他是天子派下來的,手提"見之如見皇帝"的金斧,誰敢不敬。當朝皇帝前幾年就因為馳道不整,而斬了著名酷吏義縱的頭。這使者雖沒有皇帝那般威風,但試問自己這幫百石小吏,又有當年威震三輔的中二千石大吏義縱的腦袋那麼值錢麼?
小武等人一個驛置一個驛置地前進,不多的時日,已經離廣陵縣邑很近了。他命令在一個亭舍前停下車馬,這可能是進入廣陵城的最後一個驛置了。他只讓一個隨從跟著進院子。這是他一路的習慣,雖然離開彭城時,帶了如候、管材智等幾個人一起隨行。但朝廷釋出的大司農文書,上面傳告各地驛置,只供給離開長安時出發的數十人飯食。其他隨從各地亭舍是沒有義務提供飯食的。即便他們想巴結這位使君大人,也不敢假公濟私,因為亭舍驛置的柴米肉菜都是縣廷提供的,每筆花費都得上報。縣廷還要將上報再次核對,奏上太守府審查。除非他們用私人的錢物購買飯食,供給使者。但是多數亭長都不富裕,這項花費對於他們自己頗為艱難。這些小武當然知道,他非常自覺,每經過一個驛置亭舍,都讓隨從們遠離亭舍等候,不讓亭長因無法招待而感覺尷尬。幸好這次出來,皇帝賜金不少,加上自己的俸祿,沿途購置食物載於後車,一路倒也並無睏乏。
他們走進院子,只見桓表上寫著"薺麥亭"三個墨色的隸體大字,這個亭舍比前面的要寬闊,有七、八個房間的樣子,正對院門的一面牆,用蜃灰刷得雪白,上面是醒目的一排墨筆大書,和前面經過的驛置毫無例外:
徵和二年四月丙寅朔壬辰,廣陵國相士梁、丞禹、內史夷吾告廣陵國各驛置亭舍,寫移書到,各繕治橋樑、道路,謹過軍書、郵書,吏常居亭署,毋令有譴。毋忽,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