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江州戰敗、出河店戰敗,賓州、祥州、鹹州相繼陷落,耶律餘睹叛逃,女真立國,幽雲十六州的漢人皆蠢蠢欲動,叛亂之火四處蔓延。接連的壞訊息,紛至沓來。
如今女真兵鋒抵臨上京黃龍府、益州,大批遼軍不戰而逃。原先讓各族聞風喪膽的契丹勇士竟然變成畏戰的懦夫,這般落差才是讓耶律延禧心寒且驚醒的根源。
面對這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局勢,耶律延禧不得不暫時放棄遊獵,開始專心國事。急召心腹大臣耶律章奴、蕭奉先共商國是,力圖挽回這岌岌可危的頹勢。
耶律章奴與蕭奉先不約而同地指出,北方的女真,新興的金國,才是遼朝真正的心腹之患。他們如同潛伏在草原深處的猛獸,若不及早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滅其國、夷其族,恐怕契丹將會失去對北方各族的統治,霸主之位,也將拱手讓人。
至於幽雲之地的漢人叛亂,不過是疥癬之疾。若大遼能恢復往日榮光,威服四方,幽雲之亂可不戰而平。
於是,耶律延禧遣出了他最為信賴的將領——都統耶律斡裡朵、左副都統蕭乙薛、右副都統耶律章奴,各自率領著精銳之師,共計20萬騎兵,七萬步卒,向達魯古城進發,意圖攔住金國東進之路。
與此同時,耶律延禧並未選擇坐鎮後方,而是毅然決定御駕親征。親率10萬精兵,坐鎮中軍,意圖以壓倒性的兵力優勢,蕩平女真,重塑大遼榮光。
遼國大軍,宛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緩緩向遼國邊境進發。在這支龐大的軍隊中,除了身披鐵甲、手持長矛計程車兵外,還混雜著許多攜帶農耕器具的百姓和後勤人員。他們推著滿載種子、農具的車輛,牽著耕牛,一幅既準備戰鬥又準備生產的奇特景象。
且囤且守的策略乃是遼軍都統耶律斡裡朵所主張的,他認為,只要與金國打消耗戰,遼軍必勝無疑。
然而,蕭乙薛與耶律章奴作為副都統,都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負,在他們看來耶律斡裡朵的策略是明顯的怯戰行為,畢竟十倍於女真的兵力,還要採取守勢,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三人之間,爭論不休,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最終,這種分歧演變成了各自為戰的局面。耶律斡裡朵無奈之下,只能獨自承擔起北門的佈防重任,他精心佈置防線,同時組織百姓在北門附近開墾土地。而蕭乙薛則主動請纓,要求鎮守東門,他決心只要金國敢來犯邊,定要讓其有來無回。耶律章奴則選擇了南門,準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樣一來,遼軍的兵力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