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縣令看到這些,一臉的愁容終於散去,露出滿心的歡喜。千里為官只為財,有這黃澄澄的東西,一切好說。
尤大貴指著這些銀兩,微笑著說道:“這是黃叔父應得的火耗,小侄早已準備好了。至於賦稅,也不用發愁,還有時間。待小侄再用些手段,不怕那些刁民不交出錢來!”
“好,那就有勞賢侄了。”黃縣令笑著說了句,想了下又說道,“老夫奏請朝廷免除賦稅的摺子已經擬好了,只要延安府那邊沒問題,相信還是沒問題的。”
明末的官員,一邊找藉口,圖名聲,往往會要求減免賦稅,一邊卻絲毫不手軟,賦稅招收,只是入了自家腰包。
這些事情,在官場上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就連崇禎皇帝也隱約知道。因此他不像以前那些皇帝一般給予減免,經常不給批,還要求追繳以前年份拖欠的賦稅。
地方上的官吏自然不會自己掏腰包,如此一來,就更為苦了百姓。
尤大貴聽了黃縣令的話,胸有成竹地點點頭道:“我們府谷縣遭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再說延安府也是有孝敬的,再透過我家的關係,叔父就放心好了!”
話語言辭之間,絲毫沒有提及府谷縣的百姓如何,壓根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黃縣令聽了他的話,連聲道好,站起來想收銀子走人。
尤大貴一見,伸手一按道:“叔父且慢,小侄還有一事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