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改元 (第1/7頁)
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未幾,昭明二十五年已是落下了句號。
先帝登基二十五年來,朝政大體上還說得上風平浪靜,開南洋海禁,平西北蠻夷,國內,算得上是風調雨順國富民強,國外,也算得上是四海晏服,雖然他老人家把家事搞得一團糟,臨末了還要親自賜死自己的長子,但好歹,交給萬民的成績單,並不算太差。
承平元年,新皇改元,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時代,正月裡免不得又是連番煩瑣的禮儀,
大老爺身為閣老,哪能置身事外,大太太又要服齊衰喪,楊家在京城的第一個年就過得很冷清。
居喪的人家,過年是不出來見客的,大太太連年夜飯都要自己別室享用,大老爺和七娘子兩個人,拉了七姨娘與十二姨娘一起吃了幾口飯,大家也都覺得很沒意思。
從前過年,家裡怎麼說都是熱鬧的,五娘子、六娘子就是兩個活寶,還有九哥這個大寶貝,三個堂少爺在的時候,弘哥也是大說大笑的性子。
如今家裡就七娘子一個孩子了——又還不是喧鬧的性格,處事比大人還沉靜,九哥又不在身邊,這個年就過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家下的親戚們,又多半也都有喪事,大年初一隻有二老爺一家上門拜年,卻也是坐了坐就紛紛辭去:這不是蘇州,二房也有不少親戚在京,初一對於他們來說,是相當忙碌的。
七娘子也就第一次見到了二房的大少奶奶。
大太太還在孝期,所有喜慶的活動都不能參與,大年初一,當然也不好出來接待客人,聽吉祥話。七娘子身為家裡的唯一一個女眷,自然要出面招待親戚——老實說,她對這個敏大奶奶,也的確有幾分好奇。
守孝的人家,一般是不出門做客的,甚至連派下人上門問好,都要儘量避諱,也因此,雖然到京城也有一兩個月了,她卻始終沒有和南音取得聯絡。畢竟人家現在有了身子,要比常人更忌諱這個,七娘子也不想貿然行事,如若有什麼不美,反倒添了不必要的埋怨。
她一大早就起身在正院陪大太太說話,又聽她抱怨了一通許鳳佳過年還不得回來——廣州路途遙遠,回京過年來回就是小兩個月的時間,工期緊要耽擱不起,自從去年五月出門,許鳳佳這就又是大半年沒有著家了。
待到自鳴鐘敲過七下,二房一家就上門了,因大太太不便見客,男丁都不曾到後頭來請安,七娘子忙整頓了衣裳,又派人去偏院請七姨娘出來,在東次間裡備了茶,又到堂屋等著敏大奶奶進門。
沒多久,細碎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