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6/9頁)
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服務生忙碌的搬出了一塊白色小黑板之後,這裡湧來了更多的人。
律風拿著筆,在眾目睽睽之下,畫出了兩座驚險的山峰。
他的繪畫功底十分紮實,寥寥幾筆,就讓在場的記者,感受到了山峰的陡峭。
“這是一座海拔兩千米的高峰,而這裡,是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峰。”
然後,律風在兩座山峰旁邊,畫出了英國矮矮的最高峰。
英國的最高峰上,是沒有橋,也沒有路的。
它作為一個參照物,安安靜靜的蹲在白色黑板角落,在頂端擁有了一根對照虛線。
律風抬手,在兩千米的高峰上,畫出了一條蜿蜒的曲線。
他說:“七百多年前,中國人為了能夠透過這座山,修建了一條蜿蜒的盤山橋。它寬度大約三十厘米,一邊懸空,一邊靠山。想要透過這段盤山橋的人,必須抓住山岩的鐵索,緊貼山壁,才能通行。”
正如他解說烏雀山大橋的開篇,記者們看他畫出曲線的手,都透著詫異。
海拔兩千米,七百多年前?
三十厘米寬的盤山橋?!
他們彷彿在聽一個神話故事,還沒能從驚詫烏雀山大橋的情緒裡脫離,立刻就被律風的舉例,吸引了過去。
但是,律風沒有繼續講述那座三十厘米寬的盤山橋。
他筆尖一劃,在旁邊五千米的高峰裡,又畫出另外一條曲線。
“然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人為了進入這座大山,在這裡修建了一條大橋,橋樑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
隨後,律風畫出解釋線,寫上了“烏雀山最高海拔2700”,認真地說道:“它比烏雀山大橋還要高出2000米。”
兩座中國的高山,都有了律風畫上的曲線。
律風晃著手上細長的筆,笑著反問記者:“有這麼兩個偉大的橋樑建設工程的存在,各位還會像克里姆先生一樣,質疑烏雀山大橋嗎?”
記者們坐在陽光燦爛的觀景臺,卻感受到寒風撲面而來的蕭瑟。
他們眼裡的中國人,已經不再單純的神秘封閉了,而是瘋狂得令他們啞然。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你舉例的橋樑。”
有記者提出疑問,聲音清晰地代表了在場所有不熟悉中國的記者心聲。
可律風笑道:“沒聽說很正常,因為它們在國際建築的視角,很少被當做具有學習意義的橋樑來看待。”
他抬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