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寶非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記得那人戴著一副眼鏡,說話總是笑吟吟的,謝騖清說他本是在旅歐求學,響應北伐號召,剛剛輾轉多國回到了祖國……
“這次南北沒有和談成功,各界人士,從政商到文人,凡是不支援軍閥的都悄然離京了,包括和謝騖清一起北上的將軍們,”召應恪又道,“南北開戰已是必然,謝騖清手握重兵,早是刺殺名單上最靠前的幾位之一。他應該直接從奉天走,而不是回到北京。”
她知道召應恪不會騙自己。但她不懂,為什麼召應恪會關心謝騖清的安危。
她看召應恪:“為什麼冒風險為他說話?”
召應恪看著何未,沉默許久才道:“我和謝騖清之間有些淵源,他幫過我的一位摯友。那天我在天津九先生的住處見他,就是為了確認這件事。這幾年為軍閥做幕僚,我有自己的打算,但在心裡,我絕不相信手握軍權的人。那些將軍司令們,每個都說自己為了家國大義,沒一個是真心的。可以說直到現在,我對這位謝少將軍也沒有完全信任。但至少為了這位摯友,我不想看他死在這裡。”
何未輕點頭,一言不發。
“未未,”召應恪輕聲說,“你不信任我?所以不願多說一個字?”
她想了想,說了句實話:“我相信你說的。但我拿不準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召應恪知道她自幼跟著何知行和何汝先,被當成繼承人教導,行事做派都謹慎。他輕點頭,端起白瓷碗,慢慢喝到見了底。
粥見底,人也告了辭。
召應恪走後,她翻來覆去地想謝騖清的處境。雖說相信謝騖清的謹慎,她還是擔心他在北京的行程和安危,午飯沒吃兩口便放了筷。
下午,二叔讓人把一張請帖送到西院,是上海商會請何二府上的人。下午在青雲閣的玉壺春茶樓,晚上在廣德樓,真是好大的手筆。
“最近京中宴客的人真多,”均姜問她,“想去嗎?”
她搖搖頭。她很少去青雲閣,那裡人多且雜,不如一般的戲樓酒樓和舞會純粹。
“還是去吧,先生說,這場局上有謝家公子。”均姜笑著道。
她一怔。
“先生還說,你們見一面不容易,能去就去吧,”均姜學著何知行的口氣,溫溫和和地說,“就算沒機會說上話,也能換換心情。”
也對,能見面總是好的。
青雲閣是京中文人雅客們喜好去的地方。
因為離琉璃廠不遠,許多人都是逛完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