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寶非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況,選擇適合的地方堆積乾草,等待時機。
7月12日拂曉,城外同盟軍發起總攻。將士們組成敢死隊,肉坦匍匐,拼力登城,和城內裡應外合,一時間火光和槍聲四起,奪下多個城門。
城外,東北義勇軍騎兵乘勝追擊,追擊潰散四逃的日偽軍……
至12日中午,豔陽下,槍聲漸漸停止了。
淪陷72天的多倫,經過五晝夜的浴血奮戰,終被同盟軍收復。
這一日,訊息傳出,全國沸騰。
這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首次從淪陷區收復重鎮,是全國抗日戰爭第一次大勝。
***
當夜在多倫,有從張家口運送來的十幾卡車的麵粉、蔬菜和豬肉。這都是因為戰事,糧食同樣短缺的張家口老百姓捐贈的。
同盟軍的彈藥和糧草歷來都是自籌,完全沒有後援,難得一次性獲得如此多的食物,但分給幾萬人,也是杯水車薪。謝騖清帶著分來的豬肉,到老鄉家表示感謝,被強留下來,十幾個許久沒沾過肉腥味的男人,圍坐在老鄉家的炕頭上,吃著豬肉湯汁熬煮的面。
老鄉和他們閒談,問家鄉,天南海北的都有,問到謝騖清這個看上去是個帶兵的人,問他吃得慣北方的面不?謝騖清捧著麵碗,答曰:“我在保定讀過幾年書。”
“保定是我老家啊,”老鄉笑呵呵地說,“那裡有個軍校,最有名的就是那個軍校。可惜二幾年就關了,好些有名的人,都從那裡出來的。”
謝騖清點點頭:“對,是個好地方。”
“有機會再去啊?”
謝騖清笑笑:“有機會。”
他吃碗麵,把留的一塊肉,夾到了林驍的碗裡,收了筷子。
一個警衛員進來,給了他一個陣亡名單,低聲說:“受傷的人,先送去北平和天津的醫院,北平那邊同意接收了。陣亡的這些,說要安排葬在張家口,那裡有個烈士陵園。”
謝騖清細看上面的名字。
這上面的人,五天前還在灤河旁,藉著月色分食乾糧,等著兵分三路攻打多倫。許多人前來支援,並非本地人……
“就葬此處吧,國土即故土。”謝騖清說。
謝騖清帶隊伍駐紮的地方,是攻城前藏身過的馬王廟。
等著明日被送走的傷兵們,被安置在有屋簷的前殿。謝騖清問林驍討了一盞煤油燈,在殿後的門檻上坐著,把幾張戰圖對摺,搭在腿上,再從戰圖當中抽出一張未著一字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