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秦沒死 秦亡之鑑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賈的人常常在他耳邊講詩書。劉邦竟大爆粗口罵道:你老子我的天下,是騎在馬上得來的,講他孃的什麼詩書?
陸賈卻反問:在馬上得來的,也能在馬上治理嗎?[25]
這話後來成了名言。
問題是,為什麼天下能在馬上得,不能在馬上治?
因為得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權力。
的確,權力和武力是不一樣的。武力是暴力,權力則不是,所以權力社會一定會取代武力社會。也因此,即便帝國的權力是靠武力獲得和維持的,也只能表現為“非典型暴力”。然而秦始皇他們,卻把非典型暴力(權力)當作典型暴力(武力)來使用,豈有不亡之理?
秦之亡,確實在政治。
換句話說,他們還沒學會正確和嫻熟地使用權力。他們的滅亡,跟亞述帝國如出一轍。[26]
但,秦制就沒問題嗎?
也有。
前面說過,秦帝國的大廈是由兩根支柱來支撐的:中央集權和官員代理。這兩根支柱互為因果。要集權於中央,就必須消滅世襲的領主和封建的邦國。留下的空白,則由官員和郡縣來填補。官員既然只是皇權的代理人,至高權力當然仍在皇帝那裡。兩根支柱,其實是一根。
獨木難支,帝國大廈轟然倒塌。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24TO.jpg"/>
從“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到“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的興廢折射著秦帝國的興衰。“秦並天下”最終讓位於“漢並天下”,另一個帝國即將雄起。圖據今人想象繪製。
顯然,秦之亡既在政治,也在制度。政治上的補救辦法,是把苛政變成仁政,至少看起來像仁政。制度上的補救辦法,則是在中央集權和官員代理之外,再立一根支柱。只有這樣,帝國才真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秦政必須轉變為漢政,秦制也必須轉變為漢制。這當然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探索和實踐。但畢其功於一役的,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這個人,就是漢武帝。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漢武的帝國》
[23]請參看柳宗元《封建論》。
[24]據說,當時的知識分子和社會名流都真心擁護新的政權(天下之士斐然向風),人民群眾也抱有極大希望(莫不虛心而仰上)。請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