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中華修古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環顧四周,大家都在很懂地點頭,只有自己一臉懵逼。
左佑佑再次扎心了。
微信響了。左佑佑低頭開啟手機,柏辛樹把剛剛提到的書名都發了過來。
左佑佑如獲至寶,迅速複製貼上,會議記錄勉勉強強磕磕絆絆地繼續下去。
修復組組長繼續說:“……修復前書葉表面褶皺不平,究其原因,是前人修補時將襯紙整體當做修補蟲蛀的補紙,將書葉與襯紙透過蟲蛀處的糨糊黏合了起來。由於施漿處與未施漿處紙張力不同,導致書葉表面大量褶皺。”
左佑佑聽得頭大,然後就聽見組長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褶皺是前人留下的修補印記,也是《事文類聚翰墨全書》曾被修復過的歷史實證,所以,《事文類聚翰墨全書》究竟要不要整改?這個問題需要與參會的同仁共同討論。”
換句話說就是,雖然古人修補《事文類聚翰墨全書》沒弄好,但這份失誤的修補本身也是珍貴的文化遺蹟,所以古籍館拿不定主意,請了許多專家過來討論要不要重新修補。
然後,會議室裡爭論了起來。
這些人競相輸出意見,苦了左佑佑,在鍵盤上十指如飛,指尖都差點沒冒火。
總結起來,無外乎就是兩方意見。
一方認為,這種修復痕跡畢竟是文物資料,前人留下的操作痕跡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應該作為檔案資料而儲存下來;
另一方認為,恢復書葉平整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書葉褶皺不平,那麼必然難以翻閱,而且,在褶皺狀態下長期置架存放,會導致書體儲存水平繼續惡化。
最後,還是柏辛樹從古籍編修的角度提建議:“無論什麼古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活下來’。無論我們拿政府資助,還是自籌經費,還是推動古籍數字化、古籍大眾化,根本上還是為了解決古籍的生存問題。我覺得,先有一,才能有二。先存活,再考慮其他。”
柏辛樹立場和場上正在爭吵中的專家又不一樣,但又無法反駁。畢竟,柏辛樹提到的“活下來”,雖然大家閉口不談,但心裡都知道,這才是古籍工作最大的痛點。
活下來,再談其他。
左佑佑心想,原來老大也是這麼直接的人,難怪他會給小狗取名叫“經費”。
左佑佑不知道的是,柏辛樹這種直言不諱的方式,還是從左佑佑身上學來的。隨著左佑佑工作迅速出色,柏辛樹愈發覺得,左佑佑身上“君子取直道而行”的方式比什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