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質構造特殊,能發出令鳥獸不爽的聲音,等等。
甚至,還有神話故事也來了,說孔子乃天帝眷顧的聖人,故分派了三千烏鴉兵保護他。這些烏鴉兵平時就守衛在孔子家附近,一直到孔子去世,才全體轉移至孔廟,繼續守護孔子雕像和靈魂。
所以,據說孔廟前烏鴉多了去了。
如果讓筆者為山東歷史文化作點貢獻的話,那一定會將孔子的女婿公冶長給搬出來。
因為公冶長懂鳥語啊,所以他精通烏鴉最排斥什麼喜歡什麼,所以就命人在孔子墓附近種上大量烏鴉不喜樹木,而在孔廟種上大量烏鴉喜歡的樹木。
這應該也能解釋得通。
解釋不通的,是孔林為何不讓烏鴉棲息?
要知道,在大唐王朝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絕對是代表吉祥的神鳥!
大量史料記載了烏鴉主喜兆的事,甚至大周王朝,也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故事。既如此,那誰敢說烏鴉主兇?
我們講了這麼多的春秋列國諸侯故事,其中講到了烏鴉在戰場上的作用,只要烏鴉出現,意味著戰事結束了!
你說,這是喜是兇?
這些暫時不說,單說孔子的儒家思想與烏鴉之間的關係。
據說烏鴉母鴉年老體衰生活不能自理時,其子女都會覓來食物,以喙對喙將食物送到母鴉口裡,而且日復一日,從未嫌棄,直到母鴉老死。
這樣的情景經常被人們見到,所以人們就以“烏鴉反哺”來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
另外,據古籍記載,烏鴉自出生起六十天,都由母鴉餵養長大,長大後,就反哺母鴉六十天,被視為慈孝之鳥。
孝禮,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作為孔子及其後人墓地的孔林,又怎麼會拒絕烏鴉呢?
看來,又是後人的牽引附會之說明,因為到了唐朝以後,也不知是哪個傢伙哪根筋搭錯了,搞出了烏鴉主凶兆的意識形態來。而且,一直延續到現代!
烏鴉嘴,說的就是嘴巴好臭,但凡開口準無好事。
唉,真為烏鴉叫屈。
前面講到了孔廟倒是有大量烏鴉出現,那為何山東不加上一怪:“大明湖青蛙不鳴,孔林中烏鴉不落,孔林下毒蛇不走,孔廟外烏鴉成群”?
看來,是得再去曲阜好好觀賞一番孔府、孔林、孔廟。想當年去曲阜時,真正就是個走馬觀花,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景點,離開了歷史文化,那還不如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