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王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艦五百餘艘。
明軍實力佔優,然而紙面力量從來都不能準確反映有效或真正的戰鬥力,扣除修理和其他任務的戰艦後。
荷蘭皇家海軍只有27艘主力艦,帶著各類戰艦前去迎接這場風帆戰船時代最高潮的海戰。
這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艦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也是最後一次風帆戰船艦隊戰鬥。
當世界第一,第二大海軍在紐約外海開戰之後,戰爭便迅速向著白熱化的方向發展。
雙方在寬闊的海面上各自展開,經過多年的建設之後,明軍華麗麗的完成了變身,戰術原則已經開始強調舷側作戰。
每一位艦長,都試圖達到最高的射擊速度,如果船隻集中起來,充分利用他們的大炮。
這便是傳說中戰列線海戰的最巔峰形態。
然而,曾經貴為世界第一的荷蘭艦隊,仍舊無法徹底擺脫老舊思維的束縛,仍舊將艦隊分成了幾個中隊,每個中隊形成自己的戰線,而不是集中成一支部隊,從而削弱了艦隊力量。
這事兒是怎麼發生的呢?
事實上,戰列線戰術並未海軍發明的,而是由陸軍先發明的,當陸軍將軍開始指揮時,陸上作戰的原則被應用到海上,其理論很快被證明是正確的。
如果一位海軍上將將他所有可用的船隻部署在一條連續的戰線上,就能獲得更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