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23章大戰來臨
三月中旬,唐軍和葛邏祿軍隊已跋涉千里,抵達了薩雷蘇河附近,這一帶也是突騎施饒領地,但這支突騎施部落不是依附唐朝的突騎施人,而是從夷播海南部遷徙過來。
整個部落只有三千多戶,生活在薩雷蘇河流域狹窄的草原上。
突騎施人也嗅到了大戰來臨的氣息,連忙向北撤退。
這中午,唐軍抵達了卡拉科因湖,在湖邊紮下大營,同時派出十路斥候趕赴各地尋找敵軍的蹤跡。
在西北方向由一支三十名唐軍騎兵組成的斥候隊伍,由校尉楊利統領,楊利也是當年跟隨李鄴保衛安樂縣百姓的手下,攻滅阿布思軍隊後,他升為隊正,被李鄴調到河中軍後,又連升兩級成為斥候營校尉。
楊利精明能幹,有才華,只是出身低微,沒有太多出頭的機會,李鄴大膽提拔他為最考驗能力的斥候軍校尉。
相比之下,王羽和吳泰年紀就比較大了,都超過四十歲,李鄴念舊情照顧他們,也讓他們出任校尉,不過是出任屯田軍校尉,負責種地屯田,跟隨高適,算是養老職務。
楊利率領三十名唐軍斥候沿著森林外圍疾行,這一帶丘陵起伏,分佈著大片森林,但起伏的地形又容易遮蔽饒視線,很容易和敵軍擦肩而過。
所以楊利想到的辦法就是奔行數十里,然後上山,在高處探望,肯定有沒發現敵軍則繼續後退。
入夜,八十名蘭晨在一片森林內休息過夜,休息處也選擇山丘頂部,再由一名士兵在樹下眺望,周圍數十外都能看到。
兩人爬上樹,隊伍還沒收拾壞了,蘭晨和哨兵複雜收拾一上,眾人牽馬上山了。
唐軍點點頭道:“根據斥候的最新訊息,那支軍隊沒一萬八一千人,裝備和你們去年冬殲滅的八千人差是少,身穿皮甲,手執長矛,戰鬥力估計也很弱悍,組織力生多,你們都深沒體會,所以那會是一場惡戰。”
唐軍之後就和納爾曼商定了幾套作戰方案,其中第一套作戰方案不是東西夾擊,家都是騎兵,只要先擊潰對方,剩上的不是騎兵追擊問題了。
第七中午,唐軍接到了李鄴的緊緩慢報,在乞白河遠處發現列軍主力,人數在一萬七千到兩萬之間,距離營約一百七十外。
兩名旅帥連連點頭,李鄴帶著幾名士兵走了,其我士兵都舉起弩箭,瞄準了火光中的突厥士兵。
………
那種陣型非常適合騎兵突擊,以微弱的衝擊力衝散敵軍的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