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變這一切,就要對朱元璋設計的衛所制動手,從根本上解決大明武將的衰微,最好建立軍校培養武將,讓武將重新崛起。
可是那樣的話未免動作太大,文官集團不可能放任武將集團做大,即使有皇帝的支援,沒個二三十年也難以見效,期間那群內鬥內行外戰外行的黨棍們稍微用點小計謀,一個“篡改祖制”的大帽子蓋下來都可能讓努力付諸東流,風險也未免太大了。
利用三大徵和明緬戰爭培養一批強勢武將也只能在一時間改善武將的處境,隨著和平發展的時期再臨,武將的地位依然無法改善,而且再之後,也就是大明朝生死存亡之際了,誰還有功夫搞這些動作?
到底該怎麼辦呢?
訓斥了朝鮮群臣,使之不敢再妄言戰事之後,蕭如薰便下令大軍開拔向平壤集結,堆積在義州和定州安州的物資全部向平壤轉運,限時十日內完成而後下令哨騎四出向南探尋倭寇情報,蕭如薰進駐平壤總攬全域性。
朝鮮方面則由李昖下令,安排大大小小的官員趕赴平安道各地和咸鏡道各地,恢復統治和生產,安撫流民,開始治療被倭寇蹂躪的國土。
他們暫時沒有工夫去騷擾明軍了,蕭如薰也得到了寶貴的一段休整期,讓輕傷計程車卒接受療養,儘快歸隊,把重傷士卒的傷情穩住,留在義州休養,確保明軍的戰鬥力的完整。
蕭如薰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四萬五千明軍在殲滅了日軍三萬六千人之後,依然保持著四萬兩千左右的能戰兵力,戰裡基本沒有被削弱,而士氣更勝,戰損比達到驚人的一比二十,不得不說是一場結結實實的大勝。
這場大勝奠定了蕭如薰在東征明軍之中說一不二的地位,也讓這個名字在漢城掀起了一股恐懼旋風,十一月初六,漢城方面軍就從僥倖逃脫的鳳山軍的幾人的嘴裡聽說了明軍猛攻平壤的訊息,接下來十一月初八,漢城方面的日軍統帥部迎來了三個特殊的使者。
三個在平壤圍殲戰裡沒有死掉的日軍俘虜,他們躲在枯井裡,戰後才被陳燮給搜了出來,正要斬首,被袁黃阻止,修書一封,再讓他們帶著那個明軍從廢墟里清理出來的玄蘇和尚口中小西行長的弟弟的頭顱和對馬島主的頭顱去漢城給日軍統帥部“報喜”。
與這三個人一起回來的還有被大友義統帶去的兩千援軍全軍覆沒嚇了一大跳的黑田長政,他權衡了一下利弊,覺得硬著頭皮死守黃海道的下場只會比小西行長還要慘,他的第三軍團只有一萬多人,戰鬥至今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於是他直接放棄了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