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煲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加文擺擺手,回到之前那個大廳裡。
那種很多人都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順便激情辱罵導演的盛況已經緩和許多,只有一小部分比較感性的女士或者男士仍在隱隱啜泣。
而他的朋友之一黑西斯正在跟一位中年大叔細緻地討論電影的某些情節,布雷迪則不知道哪去了。
“噢,你說得太正確了,那個從女主角正上方的旋轉鏡頭確實運用得非常驚人,配合《魔王》的背景音樂,讓我有一種頭皮發麻的眩暈感。”黑西斯的語速飛快,表情也趨於狂熱,“接著畫面淡出——這裡是運用了什麼電腦特效嗎?——總之,彼得,我真的愛死了這部電影!”
與黑西斯交談的白人男性穿著法蘭絨襯衫、夾克外套和牛仔褲,灰白的頭髮有幾分理查.基爾的氣質,不過給人的印象更為瀟灑和隨意。
旁觀的加文感覺這傢伙年輕時應該是個搖滾老炮兒,就聽見這個“彼得”說道:“頭皮發麻的眩暈感?你的形容很有趣,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會把它寫進我的專欄影評裡。”
“當然!”黑西斯想也不想地答應,“所以——你是一位影評人?專業的那種?你為哪家雜誌撰稿?你應該不會批評這部電影的吧?你……”
他一口氣接連問了好幾個問題,惹來滾石雜誌的影評人彼得.特拉弗斯的一陣無語,忙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
“停停停,只是一本主做搖滾樂的音樂小報而已,影評只是小報之下的一個不起眼欄目。”彼得.特拉弗斯低調地帶過這個問題——滾石雜誌在創刊時,確實是一本只賣了六千份的音樂小報,這沒錯。
黑西斯看向彼得.特拉弗斯的目光頓時帶上了同情,剛要開口再說些什麼,身後就伸出屬於加文的手,勾住了自己的肩膀。
“夥計,我們該回去了!”加文問:“布雷迪呢?”
“但凡你往門口的馬路牙子上看一眼,都不會問我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黑西斯把手一攤,還是堅持不懈地追問彼得.特拉弗斯,“彼得,你會好好在你的專欄上誇這部電影的吧?——至少你該誇誇喬茜.霍頓。”
“好吧,我會的。”彼得.特拉弗斯這樣說道。
黑西斯跟自己新認識的朋友“彼得”交換了電子郵箱地址,然後才跟加文勾肩搭背地離開電影院,領上在門口的布雷迪一起開車回家。
首映結束之後,發行方索尼哥倫比亞舉辦了一個小型的分享會,邀請了全國各地的一些撰稿人,與劇組的主創團隊見面並討論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