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別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德列·別雷(АндрейБелый,1880—1934)是二十世紀初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長篇小說《彼得堡》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因為這部作品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由於歷史上的原因,我國讀者對這位俄羅斯近代大作家及其創作至今仍比較陌生。
安德列·別雷是個筆名,別雷原名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布加耶夫。1880年10月26日別雷出生在莫斯科,父親是莫斯科大學數學系著名教授,母親愛好音樂,擅長演奏鋼琴。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03年從莫斯科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又留在該校文史系繼續學習三年。大學生時代,他既精心攻讀專業課程,又對達爾文主義、玄秘主義及叔本華和康德的唯心主義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酷愛各種藝術,對音樂、美術、雕塑、建築都有較深的造詣,並開始文學活動。1906至1923年間,他曾多次出國,有時為了進修學業,有時是純粹的旅遊或想改換一下生活環境,先後到過法國、義大利、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非洲和中東地區,旅居次數較多、時間較長是在德國柏林。二十年代中期後基本定居莫斯科,直到1934年1月8日病逝。
在政治上,安德列·別雷雖然經常以超黨派自居,卻始終關切祖國人民的命運。年輕時,他深感沙皇專制統治下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和世態的畸形醜惡,於是總贊成變革;不管這種變革是什麼性質,由哪個階級階層領導,他都擁護。1905年革命前夕,他發表《綠草地》一文,將俄羅斯比作迄今遭巫魔禁錮的美女,預言她將因革命而獲得新生。而在1906年寫的自傳及《社會民主黨和宗教》等文章中,則表示自己贊成神秘主義也同情革命,甚至稱:“就社會觀點來說,我屬於社會主義者”1。1917年二月革命後,他支援資產階級的克倫斯基臨時政府,同年底又為無產階級領導的十月革命的勝利熱烈歡呼。在此後的蘇維埃年代裡。他不理解甚至公開表示不贊同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義,卻從一開始就積極參加祖國的新文化建設,應邀熱情為青年作者授課或進行專業輔導。
在文學事業上,安德列·別雷一生堅持探索,勤於筆耕,而且是個多面手。自1901年首次發表作品以來,他始終既寫詩又寫散文還寫小說,既編雜誌又從事理論著述,數量相當可觀,給後世留下一份十分豐富、獨特的文學遺產。其創作方面的代表作,有詩歌《藍色天空中的金子》(1904)、《灰燼》(1909)和《甕》(1909)、《基督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