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外人之血優於內耗 (第3/6頁)
兇名赫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悍部落,如匈奴、突厥,乃至明朝時期的女真、蒙古,也只能俯首稱臣。
然而,一旦中原衰落,碰上塞外勢力的崛起,便是國運的轉折點。
但對大明而言,轉折的曙光已現。
全球範圍內,遊牧民族的力量正走向衰微。
1571年,蒙古鐵騎還能焚燬莫斯科,克里米亞汗國的騎兵頻繁侵擾,將大批人口擄往異國他鄉。
一次莫斯科的劫掠,竟帶走了十三萬生靈,他們被販賣至小亞細亞、非洲甚至歐洲。
不過,遊牧民族的輝煌終成過眼雲煙。
溫越來到大明,正逢這歷史的轉折。
從全球視角審視,遊牧對農耕的週期性更迭已成往事,農耕民族將主宰未來。
歐洲近現代的崛起,讓溫越看到邊塞並非貧瘠。
關鍵在於如何開發利用。
就在幾十年前。
俄羅斯人佔領西伯利亞,從當地原住民手中收取的毛皮貢品,就為國庫貢獻了近一百萬皮草。
這財富的積累,足見邊塞經營之妙。
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西伯利亞的毛皮貿易為國庫貢獻的收入,估計已佔國家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覆蓋了西伯利亞的行政開銷後,還留下了豐厚的盈餘,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而英國的殖民者,更是精於此道。
以微不足道的鐵器換取土著部落的珍貴資源。
這種不對等的交易,令人咋舌。
關鍵在於轉變觀念,讓軍民都能在邊疆的開發中獲益。
中原的商賈,自古以來就具備開拓精神。
晉商商人的足跡遍佈亞洲,甚至遠達歐洲。
他們能與北疆各族和俄國人用蒙古語、俄語等語言交流無礙,其能力不容小覷。
如何善用他們,就看策略了。
商人逐利,沒有國界,沒有道德枷鎖。
只要能帶來利益,他們就會緊密追隨。
因此,溫越在稍有餘力後,便開始激發商人的進取心。
支援他們組建武裝商隊,對他們在海外的血腥與劣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資本的積累,用外人的血,總好過內耗。
他深知自己的仁義有其邊界。
只要目標是對外,他便不會過多幹涉。
這次邊軍行動,武裝商隊同行,正是溫越宏大計劃的一部分。
一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