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 使臣南下 (第4/5頁)
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在諸葛亮看來這些突發情況都是包含在他算計之內的小挫折,只要稍加調整便可令局勢迴歸正道。然而現在蔡吉的這招釜底抽薪卻是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莫看“卜都定鼎,還政天子,分封諸侯,以藩屏漢”只有短短十六個字,卻為世人勾勒出了一篇極為宏大的格局。在此寥寥數語中蔡吉不僅巧妙地佔據了道德高地,還深諳人心地丟擲“分封諸侯”為餌拉攏天下間存有割據之心的諸侯與世家。須知盤踞在地方上的世家豪強素來以家族利益為上,在他們的眼裡自家佔據的一畝三分地遠比統一天下來得重要。所以越是依賴世家豪強的諸侯越是趨於割據自保,不積極進取,只訊息防禦。哪怕是漢朝自漢武帝起就開始實踐的異地為官制也沒能阻止這一大趨勢。
所謂異地為官制指的是官員不得在原籍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的流官制度。自從漢武帝中葉起,漢朝地方官任用的籍貫就開始按“凡中央任命之地方官,上自郡國守相,下迄縣令、長、丞、尉、邊侯、司馬均用非本郡人,刺史用非本州人”的原則來篩選。待到漢靈帝時期,漢廷更是明文規定立了“三互法”,從而在異地為官的基礎上增加了婚姻之家及兩州不得互動為官。婚姻之家不得為官自然指的是官員不得在配偶的孃家當官。兩州不得互動為官簡單點來說就是不允許張三在李四的老家當官,同時李四又在張三的老家當官。
然而枉費漢廷如此絞盡腦汁地防止官員在地方坐大割據,哪曾想大漢帝國最先崩壞的部位卻是離帝王最近的中央。自董卓亂政後喪失中央壓制的地方豪強很快便對朝廷派遣到地方的官吏發起了反噬。於是乎,在漢末一番大浪淘沙之下,無能的官吏或是被世家豪強趕下臺或是乾脆死於非命。唯有真正擁有才幹與氣魄的豪傑梟雄方能從殘酷廝殺中脫穎而出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
只是成為諸侯並不代表這些豪傑梟雄就能壓制住其治下的豪強世家。像是孫策雖號稱江東小霸王,但他治下江東諸郡的大量土地與人口卻掌握在以張、朱、陸、顧四大家族為首的江東世家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寒門素族出身的孫家不過是因武力被江東世家看中,從而被他們推到臺前的代理人而已。所以諸葛亮就算沒有出席豐西澤會盟,也能料想得到眼下的孫策定會響應蔡吉“分封諸侯”的倡議。勇蓋天下的孫伯符尚且如此,其他一些碌碌無為的諸侯就更不用說了。
事實上在諸葛亮眼裡曹操是天下間唯一能壓制住豪強世家的諸侯。這位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梟雄,厲行名法之治,打擊世家豪族,將權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