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坐在龍輦上的崇禎皇帝,閉目養神,任由說說寒風吹來,此時的他,精神很是振奮,折騰這麼長時間,終於要對外朝下手了。
按照崇禎皇帝的構想,外朝的一應衙署,包括內閣在內,都必須進行一番調整,叫一批務實的官員,不管是出身什麼派系,能掌握相應做事的權柄,並賦予相應的壓力,這樣才能叫朝堂內耗的勢頭,給他壓制下去。
從崇禎三年開始,到崇禎五年結束,在這三年的期限內,是崇禎皇帝為自己和大明,所謀劃暫穩期。
叫朝中所謂的東林黨也好,閹黨餘孽也罷,亦或者其他出身的大臣,彼此間相互制衡,相互監督,朝著一個大方向同進,輔佐自己管理好大明這個爛攤子。
在這三年的暫穩期,崇禎皇帝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構建國營經濟體,發展講武堂,操練大明新軍,培養後備人才,有效利用軍機處,圍繞遼東和山陝兩地,展開相應的部署,確保大明基本秩序不亂,並真正掌控北直隸這一基本盤。
都言治國如烹小鮮,可治理上下襬爛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亂改,亂動,只會摧殘大明脆弱的根基。
“從朕凱旋歸朝以來,就因為這個袁案,在國朝鬧出多少風波,鬧出多少笑話。”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看著以韓爌為首的內閣大臣,以王洽為首的軍機處大臣,神情冷然的說道。
“韓卿,朕想問問你這個內閣首輔,究竟是怎麼當的?連輔佐朕穩定外朝秩序,領著各部院寺等衙署,治理好大明,都辦不到了嗎?
要是那樣的話,朕要內閣何用!?
瞧瞧前段日子,這科道的言官御史,包括朝中的不少大臣,都鬧騰成什麼樣子了,一點國朝的臉面,都不顧及了是吧!?”
被崇禎皇帝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質問,本就心神失守的韓爌,此刻更是變得慌亂起來,雖是在隆冬,但冷汗卻不斷從後背生出。
“陛下……臣有罪!”韓爌低首上前,拱手道:“臣自知能力……”
“你想說什麼!?”
崇禎皇帝拍案打斷道:“朕質問你幾句,便想著要請辭了?你拿我國朝的法紀,是當什麼了?”
大明持續擺爛的一大根源,就和頻繁更換閣臣密不可分,此舉不但使得天子的威儀受損,更叫國朝的公信力受到打擊,關鍵還加劇了大明階級矛盾。
對崇禎皇帝而言,在他所謀話的三年暫穩期,是不會輕易罷黜閣臣,他要構建一個多方制衡,多方監督的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