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山的改變,還是挺大的。”
走在這聚賢大道上,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才過去多久,就跟朕所見,有著諸多的不同了。”
隨駕的畢懋康、宋應星、焦勖等一眾武備院成員,臉上皆洋溢著笑容,跟隨在天子的身後,緩步向前走著。
“朕當初創設武備院,聚集英才,從事各領域的鑽研,定然能取得成就。”崇禎皇帝看向畢懋康,開口道。
“畢卿,這次你為大明社稷,立下了大功勳,能夠從藉助外力,才能叫火銃燃發射擊,改變成燧發火銃,這一步邁的很關鍵啊。
有一,才能有二。
朕相信你們武備院,以後在火器方面,在火炮方面,一定能取得相應成績,推進我大明在該領域的發展啊。”
“陛下謬讚了。”
畢懋康微微欠身道:“這並非是臣一人之功,若是沒有陛下先前所講,包括諸多同僚的研討。
臣心裡所想的那些,很多都是不成熟的。
包括燧石的位置,藥室的容量,擊發錘的材質等等,這背後都有著諸多考究,所以……”
聽著畢懋康所介紹的這些,崇禎皇帝並沒有出言打斷,相反卻是認真的聆聽。
畢竟大明在火器領域,想要節節攀升,想要成為瞧出,就要靠這批真正的良才,去一點點的攻克技術壁壘。
對待火器領域的詳細構成,包括其他領域的詳細構成,崇禎皇帝並不清楚,他所能知曉的,就是那些發展軌跡罷了。
涉及專業方面的事情,需要專業的人去研製,崇禎皇帝所能做的,就是將自己知曉的那些,全部都告訴給武備院的人,並痛痛快快的掏銀子就行。
科技領域的攀升,沒有任何捷徑可言。
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耐著性子,一步一個腳印兒,耗費大量錢財,聚集大量的人,在細分的各個領域,反覆試驗論證,總結經驗教訓,以攻克一個個技術壁壘。
叫現在的大明,去研製出蒸汽機,跑的滿天下都是,那純粹是白日做夢,相應的技術儲備都沒有,研製個屁。
在前去西山校場的途中,崇禎皇帝聽取著眾人所講,對武備院當前的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出言進行勉勵。
畢竟武備院所從事的領域,那都是極為枯燥的事情,沒有決心和信念,一般人很難在這裡堅持下來。
相較於鄧玉函、羅雅谷、湯若望、龍華民這些傳教士,在崇禎皇帝的心裡,更看重宋應星、焦勖、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