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頓大明吏治,在崇禎皇帝的眼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吏治,不是急,就能有效解決的問題。
官官相護。
以權謀私。
徇私舞弊。
所以不要想著,一股勁兒給連根拔起,這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事情。
“科道歸一,巡察制度,這些都要逐步起勢的。”
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回想起和韓繼思所講,雙眼微眯,囔囔自語道:“不要想著貪多,就時下的大明,終究是貪多嚼不爛。
三年不成,就五年。
五年不成,就十年。
只要瞄準這個目標,將實控的基本盤不斷擴大,朕堅信等到了合適的機會,大明吏治必然能徹改!”
當初外有建虜進犯關內,內是朝堂混亂,迫於無奈之下,崇禎皇帝才頻頻親自下場,跟文官群體一次次對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並非什麼明智選擇。
怎奈崇禎皇帝別無選擇。
倘若一切沿著老路去走,那所面臨的格局,就會更加混亂,就算他擁有先知先覺的優勢,也無法力挽狂瀾。
現在想想,在原有時間線上,崇禎三年,肆虐陝西的流寇勢力,突破重重壁壘,跑到山西那邊,就是受崇禎二年建虜進犯關內所致。
大批勤王救駕的邊軍,尤其是宣府鎮、大同鎮等地兵馬,被拉到北直隸這邊,可連糧餉都解決不了,那怎能不扎刺,不潰散呢?
而恰恰是這等態勢下,肆虐山陝的各部流寇勢力,不斷吸納這批邊軍將士,才逐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以至於最終突破山陝兩地,開始在大明的治下流竄,最終形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格局。
“皇爺,方正化呈遞密奏。”
王德化匆匆走進東暖閣,捧著一份奏疏,作揖道。
“呈上來。”
崇禎皇帝皺眉道。
說起來,方正化和駱養性帶隊,趕赴山東押解賑災糧餉,這都過去多久了,卻遲遲沒有帶隊迴歸。
現在方正化呈遞密奏,看來是出事了。
帶著這種情緒,崇禎皇帝翻閱了密奏,可看著看著,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一旁的王承恩見狀,心裡咯噔起來。
這是出事了啊。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崇禎皇帝難掩怒意,怒拍御案,厲聲道:“這幫宗藩可惡至極,竟敢趁著地方生災,做這等事情!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