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件事情就由徐卿擬定奏疏。”
崇禎皇帝伸手道:“首批規模種植的區域,可暫定北直隸、山西、山東三地,盧卿他們能統籌好這些事情。
想叫大明上下,能接受玉米等舶來物的種植,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搞強制性那一套。
現階段的大明,經受不住任何的變故,朕也不可能叫這種事情發生,一旦出現糧荒危機,對大明的危害更大。”
玉米、紅薯這些高產作物,從萬曆朝就開始傳進大明,可真正形成規模種植,歷經了近百載春秋。
這背後所代表的含義,有很多。
有客觀的。
有主觀的。
崇禎皇帝現在要做的,就是縮短這個時限,能儘快在大明形成規模種植,有了糧食,那才能做別的事情。
比如增加脫產群體的規模。
比如增加脫產軍人的規模。
大明,終究是要走出去的,是要從小農經濟體系,跨向工業經濟體系,唯有這樣才能確保改變。
但是這條路究竟要走多久,崇禎皇帝心裡也不清楚,只能一步步向前走。
“陛下,時下倉場這邊,在直隸巡撫盧象升的協助下,明確了一批軍儲倉。”孫居相此緊隨其後道。
“其中天津,大名,廣平,順德等州府縣,所明確的軍儲倉,已經開始興建,最遲到明年初,就能全部竣工。
而河間、保定等府縣,還在籌措之中,臣最近一直在敦促,想要全部竣工,恐至少要等到明年末。
不過京通二倉治下,最近收儲不少新糧,多部分是從天津港那邊,由內廷有司積極洽談後,移交到倉場這邊的。”
“這件事情,孫卿還要多多重視。”
崇禎皇帝微微點頭道:“將軍儲倉的體制進行擴建,一個是為應對災情,一個是為革新地方倉儲。
地方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之事,為何屢禁不止?就是過去的那一套,不完全適用於現在的大明。
宗法禮制是要遵守,可是一些明知道是問題的層面,若是不加以整改,不加以調整,那大明社稷還能確保安定?”
徐光啟、孫居相神情凝重起來。
“陛下說的沒錯。”
孫居相作揖應道:“從倉場的一些新規,開始明確貫徹後,過去很多隱患,都一一得到有效解決。
特別是監守自盜這種情況,在登記臺賬,明確監察,設立巡檢等制度後,算是被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