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的皇糧吃著。
大明的特權享著。
卻不想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天底下可沒有這等好事情。
至少崇禎朝不會再有了!
對待帝黨這邊,但凡對發展有益的構想和部署,崇禎皇帝能看到相應的前景,那沒其他可說的,該調撥多少糧餉,就調撥多少,該籌措多少人才,就籌措多少,總之就是做好後勤部長的角色。
大明能幹實事的人才,攏共就這麼一小撮,要是他這位大明皇帝,不堅定的站在他們身後撐腰,那盧象升他們的壓力更大。
寒了這批人的心,大明算徹底沒救了。
“等等,朕給盧卿寫封密旨。”
見王承恩要走,崇禎皇帝伸手說道:“到時,挑選可靠的人,跟隨押運隊伍,一起趕赴保定府。”
“喏!”
崇禎皇帝快步朝御案那邊走去,心裡所想的,是關於馳道建設的一些意見,包括合理徵收過路費的構想。
“卿家所呈奏疏,朕已知曉。”
坐到龍椅上,崇禎皇帝拿起御筆,抽出一份公函,就開始書寫起來:“針對馳道建設這一塊,朕沒有意見,前期籌謀的核算類目很詳細,此事的確要辦,以賑災行署為主導,一切由卿家根據情況來斷。
然馳道建設必然需要各類建材,特別是新運用的水泥,考慮到這種情況,朕覺得可以在直隸境內籌建一批官辦諸廠。
可參考天津治下的發展。
就以水泥廠為起點,先行探索官辦諸廠的經驗,具體掌控的衙署,最好由卿家所在巡撫府直轄,或賑災行署直轄。
等到時機成熟後,可以籌建起玻璃、冶煉、紡織等諸產業,盡力確保治下破產百姓,能分流到諸產業中,為日後謀改商稅做準備。”
崇禎皇帝一邊寫著,一邊思索著,在旁服侍的王承恩,則小心的研墨。
“除此之外,對籌建的直隸馳道,朕心中有個構想,待馳道全面竣工後,可叫進出馳道的群體,繳納一定份額的過路費。
對於該筆收入,可用於馳道養護,擴建新的馳道,挪用其他領域建設……”
大明跟後世可不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隨便離開一地,前去一地,像底層的百姓群體,可能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出生地。
能輾轉去往各地,不是達官貴胄,就是讀書人,要麼就是商賈群體,這些人,那可是不缺銀子的。
大明籌建基礎建設工程,雖說跟後世沒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