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光啟作揖再拜道:“根據各地皇莊所呈情況來定,土豆畝產均達一千八百餘斤,紅薯畝產均達一千五百餘斤。
大明所種小麥畝產,均在兩百到兩百五十斤徘徊,水稻畝產要高出不少,但是想有這等好收成,對土質、氣候、水源、蟲害等要求極高。
可是土豆和紅薯卻不一樣。
根據臣匯總的情況,它們對土質的要求不高,若是能將土豆和紅薯,在大明推廣種植,那天下再無饑荒!”
只有這麼一點?
崇禎皇帝眉頭微皺,土豆和紅薯的畝產,沒有達到他預期所想,按理來講,畝產幾千斤不是很正常嗎?
不過崇禎皇帝轉念一想,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土豆和紅薯終究是外來物種,想要達到那樣的畝產,需要一代代的培育,優中選優,才能確保產量的提升。
就當前這種畝產情況,對大明來說都是極好的。
種植一畝土豆或紅薯,趕得上三四畝的小麥,這對於災害頻生的大明,絕對是祥瑞一般的存在。
人餓紅了眼,別說是啃樹皮,吃土了,易子相食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那玉米的產量呢?”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走上前,攙扶起徐光啟說道。
“啟稟陛下,玉米還沒有收割。”
徐光啟欠身道:“據臣的觀察,玉米的成熟期還沒到,不過就所掌情況來看,畝產也是很驚人的。
至少是小麥的兩倍有餘。
不過具體產量怎樣,要等到收割後,去皮稱重後才能有所定論。”
作為明末的農業專家,在農作物培育、種植等方面,徐光啟的能力是極強的。
“這對大明來講,的確是祥瑞。”
崇禎皇帝微微點頭,說道:“既然土豆和紅薯,在北直隸各地皇莊,種植所取的成效這般明顯。
那代表在北地種植,是沒有問題的。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北直隸各府縣,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徐卿今後恐要變得更忙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能為大明百姓,尋得活命之物,就算把臣累死都值得!”
徐光啟難掩激動道:“如果說玉米的畝產極佳,那甚至要改變大明的種植方式,特別是北地這邊,一茬小麥,一茬玉米。
根據時節、氣候進行調整。
倘若這樣的事情,能夠做好的話,那絕對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