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避免此前建虜繞道遼前,進犯我大明關內,以至大明江山社稷,再出現任何混亂和動盪。
這是好的事情。
崇禎二年的那場兵亂,臣當時怕極了,恐大明江山出現任何意外。
但是臣所想講的,其實是京畿衛戍調整和駐防,必須要穩紮穩打,尤其是牽扯到裁撤衛所一事,畢竟涉及到的衛所軍戶龐大,倘若稍有不慎,將會給朝廷引來兵亂。
還有對統兵武將的制衡,藩鎮之患和武夫獨大,陛下不可不慎重考慮,京畿不比大明其他地方,倘若出現這等情況,那於朝於民而言,都非好事啊。”
“卿家所說的這些,朕先前都想過。”
崇禎皇帝輕嘆一聲,說道:“不是朕不信任朝堂,也非朕喜乾綱獨斷,實則是京畿衛戍到了必改的地步。
吃空餉,喝兵血,徇私舞弊等諸多弊政,軍機處這邊也掌握不少吧。
朕先前算過一筆賬,僅是拱衛京畿的各處糧餉開支啊,就超四百萬兩銀子,其中山海關佔了大頭,宣府鎮、昌平、薊州鎮等要鎮,佔的亦不少。
朝廷拿出這般多的糧餉,還有穩固的長城防線,為何到頭來,外敵來入侵進來了,卻沒能守好,守牢呢?
問題究竟出現在什麼地方?
這是朕一直在思索的事情。
漸漸的朕想明白了,就出在職權不清,駐防混亂,人人存有僥倖心理上面,沒有明確的權責釐清,就會形成推諉之事。”
調整京畿的衛戍體系,除了實控軍權、整頓武備、重練強軍之外,崇禎皇帝就是想明確規矩。
該是誰做的事情,就必須要做好。
在其位,必謀其政。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可真正做起來,卻是很難的,尤其是大明從萬曆朝後期,到泰昌朝,到天啟朝,所經歷的漫長混亂秩序,叫大明的人心散掉了。
“陛下英明。”
李邦華贊同的點頭說道:“臣先前也想過這些,不過沒有陛下所想的透徹,今日聽陛下所講,心裡的困惑算是徹底解開了。”
“那卿家就繼續說。”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
“臣……其二,軍機處增補大臣,其實對國朝平叛事,是有著諸多好處的。”
李邦華躊躇剎那,組織下語言,繼續說道:“自軍機處創設以來,在經歷初期的短暫混亂,時下在朝也算立穩腳跟。
這使得流賊平叛和建虜平叛,朝廷不似先前那般,在很多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