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潭州官場一事真正棘手的地方,是在於如何善後。
首先是一個影響力問題,自永樂朝開始以來,朱棣一直選擇的做法都是緊中樞而松地方。
即將各種爭鬥都儘量控制在朝堂,不讓黨爭或者朝局影響到地方的發展。
所以永樂一朝死的大人物雖然不少,卻不像洪武年間太祖爺的那幾次大清洗一樣,搞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的。
但此事一旦捅到朝堂上,全國上下勢必會掀起一輪大清洗。
潭州不大,潭州從上到下爛到根子裡的事情也不大,真正把事情變大的根源在於潭州的軍政兩界勾結到了一起。
朱棣自登基以來,便致力於軍政分離各安其位,畢竟他就是藩王起家,他太清楚軍政融合對於國家的危害了。
當一個人有了政權的同時,還能控制軍權,那前唐藩鎮節度使坐大的舊事就會重現。
唐末藩鎮割據的舊事,足以讓後世的每一個朝代每一個帝王都引以為戒。
前宋的重文輕武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大明雖然不像前宋那樣,將武將直接打壓到塵埃裡,但對武人的防備也一直沒有放下過。
為此,朱棣不惜以五軍都督府割裂武人抱團的可能性,又成立內閣專司政事。
現在眼看軍政分離一事即將出成果,卻忽然爆出潭州的事情,以朱棣的性子,不在全國各地掀起大清洗才怪。
而大清洗就意味著動盪。
但大明現在國內才剛剛踏入穩步發展的道路,外部也還不穩定。
東洋的戰事剛剛開始,南洋的戰事剛剛結束。
北方阿魯臺和馬哈木雖然相互牽制,暫時沒辦法對大明造成威脅,但也不能不防。
還有遼東,兀良哈三衛剛剛決裂,後續的發展如何也不是一點計謀就能控制的。
諸多外部條件相加,對於大明來說,最好安穩發展一段時間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短時間,動盪絕不可取。
如何阻止這場動盪,陳堪也沒有辦法,但延後一下動盪到來的時間,陳堪勉強可以試一試。
方才朱瞻基之所以請求陳堪與吏部和他皇爺爺周旋,也是考慮到了大明現在的情況不適合發生什麼動盪。
但他和朱瞻壑畢竟是兩個小輩,面子暫時不夠用。
所以,這事只能落在陳堪身上。
回想了一下事情的始末,陳堪開始寫信。
一封信給吏部,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