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藝術的故鄉《美國》文字分析之一 (第2/20頁)
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演。初到美國那天在船上那種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也許是不會再重複了,生活卻沒有使這顆熱烈的心變得冷淡與麻木。於是動盪不安成了他的命運,一生就處在這種擺不脫的惡性迴圈之中。又由於他是一個愛思索的孩子,從來也不安於逆來順受,這種性格便使得動盪更頻繁,更激烈,使他幾次差點遭到滅頂之災。那些短暫的穩定也是時時暗藏著危機,危機眼看要爆發的。他這樣一種處境的原因當然在他自身——一種倔強的、抗爭的熱情永不熄滅地燃燒在他的心底。
求索使卡爾懂得了世界之冷漠,原則之不可違犯,他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自我之物件化)都將這一點直接或間接地告訴了他。別人的教導沒有使卡爾平靜下來,他的衝動似乎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天賦。青春的熱血與千古不變的原則之間的較量,是怎樣一種可怕的景觀啊。
以一種古典故事的外觀呈現出來的卡爾的求索經過,喚起了我們長久的思索。這篇故事雖然不及後來的兩個長篇那麼精煉,但可以肯定,作者想要說的絕不是尋常的話題;因為他對錶面的、外部的世界毫無興趣,他關心的只是自己的靈魂,他的敘述必然另有所圖。我們可以說,這篇故事是燦爛才華的青年時代,有一點猶豫,但充滿了勃勃生機,以及那種不可重複的獨特性。
<b>初試鋒芒</b>
自由女神的手臂伸向雲端,卡爾第一眼看見她,心中便湧起無限的讚歎之情。這個時候,初到美國的他還沒有意識到女神的高不可攀,只是不由自主地在心裡說了一句:多麼高啊!後來發生的一切印證了他的直觀是非常準確的。可怕的女神啊,你可讓卡爾吃盡了苦頭!我們將會看到,卡爾正是一步步走向自由,走向這種陌生的體驗的。他的體驗告訴他:自由就是孤立無援的恐怖,自由就是從懸崖墜下落地前的快感。對自由來說,人身上的所有東西全是累贅,全都是要丟失的。
卡爾首先丟失的是他的行李箱和雨傘(後來雖然失而復得,但又一件件再次丟失)。這兩樣東西是從家鄉帶來的溫暖的記憶,有點傷感,有點懷舊,他曾苦苦地守護,沒想到無意中隨便就丟失了,正好應了父親那句玩笑話:“看你能把它儲存多久?”他的父親當然是能夠看透兒子的本質的那種人。他看出了這孩子任意妄為的天性,因而才決定打發他去美國流浪。他是一位不曾出場的先知。
接下去卡爾失落的是他的同情心與正義感——家鄉留給他的遺產。他在船上遇見他的同類司爐。司爐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向卡爾訴苦。聽了他的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