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6/9頁)
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唯恐律風的要求,惹得吳院不高興。
吳贏啟略微皺眉,接過了那份資料。
幾張陳舊的手繪設計圖,清晰的留下了筆觸,當它擺得端端正正的時候,像極了現在手機軟體裡呲牙大笑的表情。
他臉色有些蒼白,語氣仍是平靜的說道:“哦,這幾張圖是吳華同志畫的。”
吳院一說畫這圖的人叫吳華,周圍的氣氛頓時沉寂下來。
剛才只有謝宇臉色忐忑,現在,輪到其他人露出原來如此、難怪這樣的詫異神情。
但律風無法理解他們的變化,仍是追問:“我能見見他嗎?”
吳贏啟聞言愣了愣,笑道:“你見不到他了,他走了。”
習慣了嘻嘻哈哈的設計師,聽到吳院這句輕鬆的回答,瞬間覺得沉重。
他們咳咳咳哎哎哎的咳嗽、嘆息,掩飾著律風想要見吳華一面帶來的尷尬。
可惜,律風卻沒能領會這句話的委婉,更不懂得大家怎麼突然凝重起來。
他意識到,吳華應當是一位特殊的員工。
特殊到吳贏啟說他走了,大家不僅沒有爭前恐後的說說吳華的情況,還沉默尷尬的表示著“我們都認識吳華,但是關於他的離職,我們什麼都不能說”。
即使如此,律風仍是固執追問:“既然這樣,我能不能要一個他的聯絡方式,我想問問他,為什麼會畫這幾張設計圖。”
他儘量語氣顯得誠懇。
誰知,吳贏啟卻苦笑了一聲,“你沒明白。”
吳贏啟趕緊糾正了自己的說法,“他走了,不是說他離職或者退休,是去世了。”
也許只有在方言表述存在差異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律風在國外留學,不是很懂得他們這些人委婉的說法。
“吳華同志是我父親,也是院裡的老工程師。他退休前就在負責烏雀山大橋的專案,退休之後,一直記掛著烏雀山大橋,院裡就返聘了他,繼續負責烏雀山大橋的專案。前兩年,我們建成了曲水灣大橋,工程技術又有了突破,本以為可以藉此機會推進一下烏雀山大橋,可惜……來了場大地震。”
整個辦公室,只有吳贏啟顯得輕鬆自然。
也許是最親近的人,最能釋懷。
他惋惜的不是吳華的去世,而是惋惜烏雀山的地震。
他說:“當時烏雀山地震的問題,導致專案研究遇到了瓶頸,我們一直找不到解決辦法,所以他就隨手畫了這幾張懸帶橋的設計,啟發一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