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第3/18頁)
孟元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b>
<b>①大慶殿:皇宮中的正殿。見卷之六“元旦朝會”一節注①。②法駕:皇帝車駕的一種。《史記·呂后紀》:“乃奉天子法駕,迎代王於邸。”“集解”引蔡邕語云:“天子有大駕、小駕、法駕。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③刻漏:古代計時的器具。用銅製作大壺,壺底穿孔,壺中儲水並豎一支刻有度數的箭形浮標。壺中的水從底孔漏出而逐漸減少,箭上的刻度就依次顯露,這樣就可以知道時辰。皇宮中設定刻漏,有太史局的專職人員觀測記錄並報時。④時刻:古代的計時單位。一天當中有十二時,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一天當中有一百刻。按照節令,一年中不同的季節晝夜的刻數不同。冬至日晝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夏至日晝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春分與秋分日晝五十五刻半,夜四十四刻半。這樣的規定沿用到清代,清初即開始使用西方傳來的時鐘,以一天為二十四小時,每小時為四刻,即十五分鐘為一刻,直到現在。至於開始使用時鐘的年代,未見有詳細的考證。今知明清之際朱素臣所撰傳奇《未央天》中,第十八出“法場”寫一位市民百姓上場時說:“我家書房裡,掛著個自鳴鐘,直報到午牌時分了。”這個作品大約寫作於清初,可知這時普通民眾家庭中已有了自鳴鐘這樣的先進報時工具了。⑤法服:古代禮法規定的官員不同等級的標準服。《孝經·卿大夫》雲:“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注云:“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禮法,不敢僭上逼下。”⑥貂蟬籠巾九梁:“貂蟬”,古代王公官冠上的飾物,始於漢代。《後漢書·輿服志》雲:“武冠,一曰式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鐺,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此冠在唐宋時皆通行,因此也常用“貂蟬”一詞稱謂達官顯貴。“籠巾”,即貂蟬冠在北宋時的名稱。《宋史·輿服志四》雲:“貂蟬冠一名籠巾,織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幘。飾以銀,前有銀花,上綴玳瑁蟬,左右為三小蟬,銜玉鼻,左插貂尾。三肥、親王侍祠大朝會,則加於進賢冠而服之。”“九梁”,北宋時王公大臣的官冠上又加梁來表示官階品級,從二梁到九梁不等。參見卷之六“元旦朝會”一節注②。⑦廌zhì角:“廌”即“豸’的本字。“豸”即“獬豸,豸角”,代指豸冠,又稱獬豸冠,古代朝廷執法的大臣頭戴此冠。《後漢書·輿服志》雲:“法冠,一曰柱後……或謂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⑧介幘:一種長耳的裹發巾,流行於漢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