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寫完以後還不好意思唱,等到大家都特別累的時候說:“各位,我給大家唱一首騷柔的歌曲。”
那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必須喜歡搖滾樂才叫年輕人,必須留長髮才是搞搖滾的,崔健帶給那個時代的就是那樣一種振聾發聵的效果。到今天再也沒有人能發出那麼強的聲音,一下子能喚醒千百萬人。那個時候的社會是多麼安靜,可以同時聽到好幾個學校的下課鈴聲,那個時代的一聲怒吼是能驚醒大家的,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不要說崔健,任何一個人也不可能再發出那樣振聾發聵的聲音,因為大家的耳朵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噪聲,連下課鈴聲都聽不見了,更不要說那樣的歌聲了。
<h3>| 袁世凱北洋政府接受日本《二十一條》 |</h3>
《二十一條》簽訂的這一天是國恥日。袁世凱的後人對這種說法並不完全認同,一直在不遺餘力地企圖翻案。
中國當時實際上一直企圖利用東洋和西洋的平衡來進行外交。所有小國或弱國的外交一直以來也都是這樣。比如新加坡的外交就是在平衡中美,美國太強就把中國拉到東南亞來,中國太強就把美國拉進來重返亞太。中國當時這麼弱,多年以來就靠東西洋互相制衡,在夾縫中求生存。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打了一年,英、法、德、俄完全沒有餘力東顧。原來中國可以靠英、法、德、俄平衡一下日本,中國甲午戰敗的時候本來要割讓遼東半島,最後俄、法、德三國交涉,逼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中國,中國再付三千萬兩白銀。1915年的這個時候,中國只剩下來自日本的壓力。在整個平衡外交被打破的情況下,中國能怎麼選擇呢?日本軍隊本來就駐紮在山東,已經向德國宣戰並在山東打敗了德國軍隊,佔領了德國原來的殖民地青島和膠濟鐵路沿線這些地方,而且日本幾萬幾萬地往山東增兵,不停地給中國下最後通牒,如果《二十一條》不簽字就開戰。
到最後袁世凱偷偷摸摸地把這事透露給報界,把訊息登出來,讓全國人民起來抗議。《二十一條》被披露以後,當時全中國人民確實都被動員了起來,全體上海人包括普通車伕都捐錢支援和日本開戰。北京二十萬人到中山公園舉行抗議活動,還當場捐了一百萬元建國基金。但是這些錢對和日本開戰的花費而言簡直是杯水車薪。
袁世凱又不停地把這事捅給美國大使、英國大使,希望他們來制約日本,但到最後英國大使也逼著中國簽字:“我們沒辦法了,你簽字吧,要不然你會亡國。”西方不希望出現一個完全由日本佔領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