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忠臣孝子 (第2/7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上會哭的男人,當然絕不止於劉備一個。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忠臣孝子,都會哭,而且都必須會哭。他們寫給皇帝的奏摺、表章中,常有“臨表涕泣”或“感恩涕零”之類的話,而在朝堂之上當眾哭將出來的事,也不少見。這些人,在自己家裡,或自己的衙門、營帳裡,也許十分威嚴,相當地男性化,但一到皇上面前,便立馬變成了女人。尤其是,如果受到了皇上的嘉獎或恩典,更是非哭不可,否則便是奸臣。
事實上,這些人往往從小就被施以哭的教育,並被告知:哭,乃是一種非常正當的手段。司馬光的《家範》中就有這樣的話:“父母有過,諫而不逼”,“三諫而不聽則告泣而隨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父母有了過失,或者作出了錯誤的決定,就要勸諫。勸一遍不聽,勸第二遍;還不聽,就勸第三回。連勸三遍都不聽,怎麼辦呢?那就哭!這豈不是公開教唆以哭為手段麼?
所以,中國的忠臣孝子或正人君子,幾乎沒有不會哭、不愛哭的。因為非哭不足以證明其忠,非哭不足以證明其正。尤其是當父親過世,皇上駕崩之時不但要哭,而且要哭得昏天黑地爬不起來,叫做“苫次昏”。結果,慢慢地,哭,就成了他們一種習慣性的行為。
與之相對應,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就是一部“痛哭流涕史”。從“長太息以掩涕兮”始,到前不久還風靡一時的臺灣言情小說,眼淚都是其中常見之物。什麼“淚眼問花花不語”啦,什麼“淚珠不用羅巾挹”啦,什麼“遺民淚盡胡塵裡”啦,什麼“初聞涕淚滿衣裳”啦,不一而足。痛哭流涕者,有女人也不乏男人。最有豪氣的說法,也不過只是“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直到建國以後,由於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才總算不大哭了。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某鄰國,其電影中的民眾,仍以熱淚盈眶為家常便飯。
當然,我們並不一般地反對哭,也並不認為一個男人就哭不得。但畢竟,“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男人,如果動不動就“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便不免有些女人氣了。
證據之二,便是他們大多“善跪”。
與“哭功”一樣,“跪功”也是這類人物的基本功,從小就訓練慣了的。不但見了父母、長官、皇帝要下跪,便是見了朋友、敵人,甚至俘虜,有時也下跪。宋江就曾多次跪拜自己的俘虜,從清風山跪拜秦明始,到後來活捉了高太尉,都一律是“撲翻身子,納頭便拜”。但秦明、呼延灼、關勝等人,“本是天是星之數,自然湊合”。宋江的跪拜,只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