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3/5頁)
劍鳴如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了。”
焦龍點點頭,笑道:“說來也怪,自從你在《發現大衍》那期節目上語出驚人之後,大衍好像真的開始一點點被我們發現了。要知道,往前二十年取得的考古成果,都比不上這一年來的發現。”
單是一座東海墓就提供了多少有價值的竹簡與其他文物。
更別說,還徹底推翻了關於大衍國相李宜年的定論。
焦龍又道:“對了,我聽說你之前還演了一部電視劇叫《李宜年傳》是吧?你參演的劇,質量我還是信得過的。與歷史的符合度怎麼樣?符合的話,到時候我就找時間看一看。”
衛渡嗯了一聲:“挺符合的。”
焦龍又自顧自說了一籮筐的話。
這幾天他一直在明帝陵外轉悠,想進又進不去。現在終於快要下墓了,心情不言而喻,只能透過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月上柳梢,幾個博物館的人終於帶著帝王劍趕了過來。
對於深埋於地下的陵墓來說,白天與晚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既然裡面已經開始發生緩慢的氧化,那當然事不宜遲,越早進去越好。
開啟陵墓的大門,確保裡面沒有有害氣體之後,研究所的成員正式開始下墓。
陵墓內的結構,已經提前用三維鐳射掃描器探測過,並繪製出了墓中的電子地圖。
每個人的手裡都有一份電子地圖,以防初入墓時意外走失。除此以外,其他必要的防衛措施也是少不了的。
不過,這座墓中並沒有機關。
往前走了一小段路後,許多研究所成員便停下來。一部分人開始噴灑藥劑,保護墓中的東西不被風化;另一部分人則不斷拍照,記錄初入墓中的原貌。
李玄明與吳博遠兩位教授,則帶剩下的半數人,徑直往先前探到的發生奇怪氧化的墓室方向走。
“這裡是……”
行至一半,眾人停住腳步。
眼前出現了一面字壁。
上面大多數的字已經模糊不清,一時難以辨認。
不過,以二十一世紀的科技,只要將字壁保護好,之後想要復原它們並不算困難。
焦龍興奮道:“這是小篆,上面寫著的會不會是衍明帝的生平!”
李玄明與吳博遠對視一眼。
衍明帝的生平,儘管史書上已有定論,可在衍明帝本人的陵墓中會如何記載,沒人不感興趣。
吳博遠道:“這樣吧,焦龍,你就帶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