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唇,“他那個時候幾歲?”
宋和回想了一下,“好像是十歲吧。他當時跟我聊這些的時候,我沒太注意聽,反正年紀不大。”
顧知周想起來,傅慕秋死的那年,他十七歲,而他比傅謹言大將近九歲,如果這樣算的話,那相當於是傅慕秋死了沒多久,傅謹言就一個人生活了。
可那個時候他才十歲。
還一個人獨自在一幢大房子裡生活。
顧知周簡直不敢想,那樣的生活對傅謹言而言是怎樣的一種孤獨。
而自己那個時候在做什麼呢?
顧知週迴憶了一下,他是十六歲就開始接觸顧氏的公務的,但因為還未成年,無法在檔案上簽字,所以他只負責提建議做決策,再交由顧華年做最後的定奪。
當時,人人都誇他是青年才俊,小小年紀就能在商場上把那些前輩們玩得團團轉,是個天才少年。
面對這樣一個稱號,他心中並無波瀾,因為他很清楚,他所展露出的一切鋒芒,都離不開顧華年的悉心養育與教導。
對於顧華年對自己的付出與關愛,他也從來沒覺得那有什麼不妥,他理所應當地享受著,因為她是他的姑姑,是他唯一的血脈至親,他的父母與爺爺都不在了,那她這個做姑姑的養育他教導他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人就是這樣,擁有一樣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太久了,就會覺得那樣東西就是屬於自己的。
如果沒有聽到宋和今晚的這番話,顧知周永遠也不會去想,那些年顧華年付出在他身上的時間、精力與一切的關愛,原本都是屬於傅謹言的。
顧華年是他的姑姑,但同時她也是傅謹言的母親。
可因為他的存在,不是孤兒的傅謹言最後變成了一個可憐的孤兒。而且那個時候的傅謹言,比他失去父母的時候年紀更小,也更需要母親的疼愛和照顧。
一絲愧疚的神色,在顧知周的眼底悄無聲息地蔓延開來,“姑父去世以後,姑姑曾想過要把謹言接到雲城來,但他不願意來,說是習慣了在英國生活,姑姑見他不願意,也就沒再提過了。”
傅家雖然不是什麼豪門世家,但家風家境都很不錯,傅謹言的爺爺在香港律政界很有一點威望,他奶奶則是香港一所大學的教授,傅謹言是他們唯一的孫子,他父親死了,母親又不在身邊,所以顧知周理所應當地以為,這些年傅謹言是跟著他們一起生活的。
可哪曉得,事實並非如此。
顧知周長嘆了一口氣,“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