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於穿什麼皮,那卻要顧到季節而不曾顧
到天氣了。初冬穿“小毛”,如青種羊,紫羔,珠羔;然後穿“中毛”,如銀鼠,灰鼠,灰
脊,狐腿,甘肩,倭刀;隆冬穿“大毛”,——白狐,青狐,西狐,玄狐,紫貂。“有功
名”的人方能穿貂。中下等階級的人以前比現在富裕得多,大都有一件金銀嵌或羊皮袍子。
姑娘們的“昭君套”為陰森的冬月添上點色彩。根據歷代的圖畫,昭君出塞所戴的風兜
是愛斯基摩氏的,簡單大方,好萊塢明星仿製者頗多。中國十九世紀的“昭君套”卻是顛狂
冶豔的,——一頂瓜皮帽,帽沿圍上一圈皮,帽頂綴著極大的紅絨球,腦後垂著兩根粉紅緞
帶,帶端綴著一對金印,動輒相擊作聲。
對於細節的過分的注意,為這一時期的服裝的要點。現代西方的時裝,不必要的點綴品
未嘗不花樣多端,但是都有個目的——把眼睛的藍色發揚光大起來,補助不發達的胸部,使
人看上去高些或矮些,集中注意力在腰肢上,消滅臀部過度的曲線……古中國衣衫上的點綴
品卻是完全無意義的,若說它是純粹裝飾性質的罷,為什麼連鞋底上也滿布著繁縟的圖案
呢?鞋的本身就很少在人前漏臉的機會,別說鞋底了。高底的邊緣也充塞著密密的花紋。
襖子有“三鑲三滾”,“五鑲五滾”,“七鑲七滾”之別,鑲滾之外,下襬與大襟上還
閃爍著水銀盤的梅花,菊花,袖上另釘著名喚“闌干”的絲質花邊,寬約七寸,挖空鏤出福
壽字樣。
這裡聚集了無數小小的有趣之點,這樣不停地另生枝節,放恣,不講理,在不相干的事
物上浪費了精力,正是中國閒階級一貫的態度。惟有世上最清閒的國家裡最閒的人,方才能
夠領略到這些細節的妙處。製造一百種相仿而不犯重的圖案,固然需要藝術與時間;欣賞
它,也同樣地煩難。
古中國的時裝設計家似乎不知道,一個女人到底不是大觀園。太多的堆砌使興趣不能集
中。我們的時裝的歷史,一言以蔽之,就是這些點綴品的逐漸減去。
當然事情不是這麼簡單。還有腰身大小的交替盈蝕。第一個嚴重的變化發生在光緒三十
二三年。鐵路已經不這麼稀罕了,火車開始在中國人的生活裡佔一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