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叫天軍 (第2/3頁)
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宜遲,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看似沒多大用處,實際上對於提高府谷農民軍的戰鬥力、凝聚力起到了一個關鍵的作用。
這些在以後的日子中,終歸是慢慢地體現了出來,也是府谷農民軍區別其他一切勢力,最為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
再說胡廣結束講課之後,便大聲宣佈改編開始:“所有人將按照班、排、連、營、團的模式進行編組。其中班就是以前的什,人數一共十到十一人,領頭的是班長,即以前的什長……”
胡廣之所以沒用明末時候沿用的一套制度,是因為第一,他最熟悉的是後世的軍制。
第二,要想在明末的各種勢力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走一條非常規的路。對於後世的他來說,軍隊儘可能火器化是必然的選擇。
他從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也看到過,軍隊編制的原則,就是要根據打法制定。就如同戚家軍,當初的編制就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軍隊編制,而是戚繼光根據當時對敵的形式,以三才陣,鴛鴦陣為基礎編制的。
而胡廣這時候要用的是火器,十人一班,三個班為一個排,剛好是三段射的基礎,是符合戚繼光編制的原則。
至於名稱什麼的,反正對於大部分都是農民的隊伍來說,都是第一次。並且不同的稱呼,也是區別別的勢力的一種標誌。
他所宣佈的改編,大概內容如下。
年輕男子選取強壯者編為一個營,共兩百七十人,胡寬為營長,排長和連長為胡廣原本的護衛。至於班長,則由士兵自己推選。
其餘年輕男子大概還有一百二十來人,編為一個加強連,由胡漢三擔任連長,直接向首領胡廣負責。
所有婦女也編制為一個營,營長為烏蘭。其中最為健壯的婦女單獨成立一個連,連長是劉彩娥,也需要進行軍事訓練。
另外的婦女和為數不多的老人進行混合編組,按照連的編制來,有護理連,就是有耐心、會照料人的婦女、老人組成。其中照顧傷病員的婦女,基本上都是已婚的。
還有伙食連,負責所有人的伙食,通俗點說,就是做飯的。
其他人則編在一個後勤連中,幹一些雜事。
至於所有兒童,不包括四小,則組成兒童營,底下不分連排,營長是丫丫。他們的任務暫時只有一個,就是學習。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營,就是工匠營。由張鐵匠擔任營長,直接向胡廣負責。裡面又分為鐵匠,木匠,農耕連等等。
胡廣大致講解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