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連桓溫都每每感嘆:朝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45]
可惜桓溫廢立皇帝並不是為了討論哲學,簡文帝也只好打起精神與之周旋。好在桓溫雖然跋扈,卻總算知書達理恪守禮節,簡文帝也就多少能夠維持皇帝的尊嚴。
其實,桓溫對簡文帝也是有所忌憚的。畢竟,簡文帝是開國皇帝司馬睿的兒子,又歷任穆帝、哀帝和廢帝三朝宰輔,何況之前兩人的關係也不錯。有一次,官職還是撫軍將軍的簡文帝與桓溫一起上朝,竟執意要讓桓溫走在前面。桓溫只好說:伯也執殳(讀如書),為王前驅。
簡文帝則說:無小無大,從公於邁。[46]
兩句話都出自《詩經》。桓溫比簡文帝年長一些,因此以“伯”(哥哥)自稱,但表示仍不過是王的馬前卒。簡文帝則暗示無論官職年齡是大是小,大家都會追隨桓公。
不難想象,當時兩人定是會心一笑。
可惜這樣的好日子再無可能,只不過內心深處的劍拔弩張仍必須表現為溫文爾雅,否則就不是魏晉風度。因此平時不善言辭的桓溫為了對廢立一事進行解釋,竟精心準備了數百字的發言稿,然後才去見簡文帝。
簡文帝卻不聽他解釋,只管流淚。
桓溫也居然亂了方寸,一句話都說不出。[47]
然而梟雄並不會因為別人的眼淚就停止行動。為了排除異己奪取軍權,桓溫仍然提出要廢掉擔任太宰的武陵王司馬晞(讀如希),後來又要殺了他們全家。簡文帝批准了前一項要求,卻無論如何不肯殺人。他的批文說:此言已為朕所不忍,又豈能再付諸行動?
桓溫又上表堅持。
簡文帝再次批覆:如果桓公認為晉的國運還久,請奉前詔執行。如果認為我朝氣數已盡,朕遜位讓賢就是。
據說,桓溫接詔,竟汗流浹背。[48]
如此這般地相持七八個月後,簡文帝駕崩,時年五十三歲。晉人給了他極高的評價:廟號太宗。
一年後,桓溫也駕鶴西去,享年六十二歲。他被追贈為丞相,諡號宣武。但他盼望已久的九錫,卻依然沒能在臨終前等來。九錫是皇帝賜給權臣的九種器物,王莽、曹操和司馬昭都是加了九錫的,桓溫則未能如願。
東晉王朝卻轉危為安,後來還出現了一派新氣象。淝水之戰的勝利,就是在桓溫去世十年後取得的。但這並不是因為簡文帝,而是因為謝安。
[37]見《晉書·桓溫傳》、《世說新語·尤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