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王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何大明不加商稅,因為讀書人反對,讀書人為何反對加商稅,因為家中個個都是經商的鉅富。
讀書人能加自己的稅麼?
一陣罵聲過後,周世顯擺了擺手,這一百二十萬兩雪花銀,他自然不會蠢到獨吞,先劃撥一半送去紫禁城,用來充實內駑。
內駑就是崇禎帝的小金庫。
再分十萬兩給駱大人,改善一下錦衣衛弟兄們的小日子,剩下的他要帶走,帶去潼關充作軍費。
當天夜裡,分髒……不是,分配完畢,駱養性嘴都笑歪了。
又是一天,清晨時分。
天陰沉沉的,又下起了雨。
崇禎十六年的夏天,雨水充沛,旱情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可惜對大明帝國來說已經有些遲了。
紫禁城,朝會。
對於京中發生的這件大事,諾大個京城都驚動了,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青樓茶館裡都傳的沸沸揚揚。
一個個朝臣頂風冒雨,緩緩走過金水河。
周國輔穿一身三品官服,與幾個輔官走在行列中,朝臣都遠遠躲著他,耳邊不時傳來嘈雜的議論聲。
從他獨子當了錦衣衛指揮同知,這樣的非議每天都有,讀書人,讀書人的體面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來如此,周世顯這種行為叫自甘墮落,他還是個舉人呢。
金鑾殿,早朝。
天陰沉沉的,光線很差,文武分列兩班,殿中各位大人交頭接耳,像是一群馬蜂,嗡嗡的響個不停。
“皇上駕到,肅靜!”
太監唱了一聲喏,崇禎帝坐上寶座。
這大明朝的規矩,倒不至於每天磕頭山呼萬歲,大明中後期的朝堂之上,有點像是……歐洲議會,風氣很開放,甚至可以說是狂放。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一切都是照本宣科。
王承恩話音剛落,便有一位御史走出班列,躬身道:“臣有本奏!”
“臣也要奏!”
一時間,金鑾殿上群情激憤。
周國輔微微色變,這幾個御史多數和東林,復社有染,他們要奏誰呢,自然是他周大人的愛子。
若說是這夥人和周世顯有仇,或是和晉幫勾結,那也未必。
這就是大明中晚期官場的生態,這夥人自稱言官清流,打著為民請命的幌子,有事沒事奏兩本,說穿了無非是搏眼球,求關注……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蹭熱度,搏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