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王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低調,沒有驚動任何人,便乘坐一艘大明戰艦抵達了克里米亞。
這位大人物叫做李定國,聯盟軍最高統帥,李定國剛道前線,便將英軍,法軍,奧軍高階將領召集起來開會,表達了自己對戰局的不滿。
於是聯盟軍將領們趕忙將尾巴夾緊了,召集部隊組織起一次大規模進攻,很快英軍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被召集了起來。
每個師大約6000人。
法軍也除了4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旅,編制情況和英軍差不多,奧軍則動用了8個步兵師。
聯軍在2個明軍騎兵師的掩護下,再一次嘗試渡河攻擊,騎兵在聯盟軍中的地位很高,這就是欺負俄軍武器不行。
俄軍軍工能力弱,無法生產出大量剋制騎兵的新式線膛燧發步槍,相反,俄軍的騎兵卻被聯盟軍裝備的大量線膛步槍剋制。
這一戰,聯盟軍的指揮官便是李定國,一個平易近人的大明貴族,聯盟軍夜裡渡河,還分成了十幾個渡口一起進攻,打了個俄軍一個粗手不及。
激戰一晝夜後俄軍潰敗,遭到開戰以來的最大打擊,此時波蘭人的心思又變了,突然宣佈中立並開始撤離戰鬥。
波蘭人在最關鍵的時候又搖擺了起來,這讓沙皇比相愛感到沮喪和憤怒,彷彿為了給沙皇傷口再撒一把鹽。
波蘭人的的輕率和背信棄義,終於徹底激怒了沙俄人,從此兩國關係再也沒有好過。
沙皇感覺到了可恥的背叛,他終於明白自己落入了一個可怕的陷阱,戰爭和他當初的預想完全兩樣,敵人越來越多。
而波蘭人,以及一些僕從國的儲存實力,使他對戰爭開始失去信心,但戰爭還要打下去。
於是沙皇嚴令俄軍取得一場勝利來穩定局勢,於是在俄軍軍團長的指揮下,十餘萬俄軍開始對聯盟軍發起了反擊。
俄軍傾全力苦戰一天,幾位軍團長接連戰死,還是沒有拿回灘頭陣地,俄軍士氣空前低落,第二天向北方撤退。
李定國指揮下的聯盟軍便乘勝追擊,騎兵馳騁之下,且戰且退的俄軍再次被擊敗。
疲憊的俄軍開始全面撤退,三個月後全面撤離了克里米亞,戰爭從政治上講已經沒有理由繼續。
於是英國人,法國人想要談判,可是沙皇認為談判的條件讓他無法接受,決心繼續打下去,求得一個體面的和平。
李定國也不想俄羅斯此時求和,在他看來,要結束俄羅斯在黑海沿岸的統治,最好辦法是將俄軍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