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楚國內亂,吳王夫差有了想法。
“我要趁楚國內亂討伐他們,各位看怎麼樣?”夫差提出來,吳國已經很多年不打仗,又想起來了。
“好啊好啊好啊。”伯嚭為首,一致透過,大家只管拍馬屁。
事情就這麼定了。
吳王夫差養了一幫各國來的人,叫做舍人,暫時沒有安排工作,都住在王宮附近一個院子裡。
這天早上,夫差去這個院子看望大家,看見一個叫少孺子的舍人手拿彈弓在那裡轉,衣服弄得很溼。
“喂,你過來,衣服怎麼弄這麼溼?”吳王夫差覺得這人太不注意個人衛生了。
“我早上打鳥,被露水沾溼了。”少孺子回答。
“打著了嗎?”
“剛要打,結果發現一個現象,我正思考呢。”
“什麼現象?”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少孺子說了這樣一番話,意思是:蟬在樹上飲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後面;螳螂準備捕蟬,卻不知道黃雀就在旁邊;黃雀準備吃螳螂,卻不知道我在後面用彈弓瞄著他。我說的這三樣,都是隻看見眼前的利益,卻不顧身後的危險。
“善哉。”吳王夫差說了這兩個字,然後決定不攻打楚國了,因為他知道越國也許正惦記著吳國呢。
這一段,出自《說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就出於這裡。
【笠澤之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明白這個道理當然很好,但是,螳螂沒有捕蟬的時候,黃雀就不在後面了嗎?
黃雀要吃螳螂,和螳螂捕不捕蟬沒有關係。
吳王夫差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從黃池回來之後,吳王夫差實際上作了反思,他並不認為自己當初放過勾踐就是錯誤的,自己的錯誤在於對外戰爭太頻繁了,國家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才給了越國人機會。
“休養吧。”夫差決定休養生息,於是馬放南山,士兵們都放回家種地去了。
《吳越春秋》記載:“吳王還歸自池,息民散兵。”
那麼,夫差自己幹什麼?跑馬打獵,享受西施並且和西施一同享受。
他不擔心越國嗎?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