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理學博士所不解 (第1/15頁)
張恨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書開場的時候,正是抗戰時期的重慶一個集會散場的時候。天空集結著第三天的濃霧,兀自未晴,整個山城罩在漆黑一團的氣氛裡面。不過是下午三點鐘,電燈已經發亮了。老遠看那電柱上的燈泡,呈著橘紅色的光芒,在黑暗裡掙扎出來。燈光四周,霧氣映成黃色,由那燈光下照見一座半西式的大門裡,吐出成群的人。門邊小廣場上,停著兩輛汽車和四五乘藤轎。其中有一乘藤轎,椅座特別寬大,倒像乘涼坐的。轎槓有碗口粗,將藍布纏了,槓頭上纏著白布,相當精緻。三個健壯的漢子,各人的對襟褂子敞開胸前一排鈕釦,盤膝坐在地面的石頭上,都望著大門裡吐出來的人群,看看其中有他們的主人沒有。
他們的主人,是極容易發現的,身體長可四尺六七,重量至少有二百磅。長圓的臉,下巴微光,這也就顯得他的兩腮格外凸出。在他臉腮上,也微泛出一線紅暈。鼻樑上,架著一副無框的眼鏡。眼鏡相當的小,和他那大面孔配合起來,是不怎麼調和的。他穿著一套粗呢中山服,左脅夾了一隻大皮包,右手拿著手杖,口裡銜了大半截土雪茄,在人群后面,綏步的走了出來。
轎伕看到他出來,立刻站起。前面的人蹲在地上,肩扛著轎槓,橫檔後面的人,將轎槓扶起,站著放在肩上。另一個人站在轎邊。主人泰然的坐上轎子,旁邊那人兩手捧著轎槓,讓前面的轎伕伸直了腰。於是轎子四平八穩的放在兩個轎伕肩上,立刻拾了走。轎伕照例是不開方步的,儘可能的快走,因為有個不走路的壓著呢。剩下來的一個轎伕,跟在轎子後面跑。他第一輪該換抬後槓的下來,他兩手抄起轎槓,肩膀伸入了槓底。原來抬著後槓的轎伕,趁此身子向下一蹲,離開了轎槓,喘著氣,也在“轎子”邊上跑,在褲帶上扯下粗布手巾,擦著胸脯和頸子上的汗。他一面擦,還是一面跑。他聽到抬前槓的,也在喘氣,正和轎上的人鼾聲相應和,因為主人已被均勻的搖撼弄得睡熟了。於是這原來抬後面的人伸入座前轎槓,換下抬前面的人來。這三個轎伕,出著汗,喘著氣,這樣交替輪換,終於把主人抬到了目的地。
轎子一停,轎上的人自然地睜開了眼。那面一座巍峨的洋樓,代表著這裡主人翁的身份,足以驅逐他的睡魔。他下了轎子,站著定了一定神,先把衣襟牽上兩牽,然後從從容容走到大門裡面去。左邊一間門房,敞開了門,正有兩位穿西服夾皮包的人,在和傳達辦交涉。這新來的人,只好站在門外等上一等。等那兩位西裝朋友走開了,這位先生才含笑走了進去,從衣袋裡掏出一張名片,向那傳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