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步。遠行畢竟孤獨,便寫下一些文字來與遠近讀者溝通,溝通的方式當然不會去模仿象牙塔裡的“互為觀眾”,長天大地不需要那些尖聲厲氣,或唧唧噥噥。

就這樣一圈圈越走越大,每一個新空間都帶來新責任,終於從國內走到國外,從中華文明走到了其他文明。既從其他文明來審視中華文明,又從中華文明來察試其他文明,然後橫下一條心,只要對人類發生過重大影響的文明,哪怕已成瓦礫,已淪匪巢,也一個不能缺漏。

像是在森林裡走瘋了的人,全然不知道什麼是恐懼。也遇到過盜賊攔路、樹頂潑汙、夜禽環視、梟鳴如歌,但天際還有隱隱月光,遠處還有朋友的呼聲,我沒有在半路失蹤。前些天一位芬蘭教授對我說:“想不起哪個歐洲旅行家走歐洲走得你們這樣長,據說以前你還冒險走完了那條目前世界上最恐怖的路,當然還要加上中國……”。

於是今天晚上我要站在北極圈向十五年前剛下決心的自己稟報一聲:我走完了。

2

與每次出行一樣,這次走歐洲,走完後的想法與出發時有很大不同。例如出發時是不準備寫書的,理由在《千年一嘆》自序裡說過,但此刻我改變了主意。

仍然是空間帶來的責任。但這空間不僅僅是歐洲,還包括我以前考察的另外兩個空間——敗落成恐怖的中東、中亞、南亞,和尚未敗落的中華大地。三大空間對比在眼前,渦旋在心中,產生的感受難以言表,包括某種隱憂。感受可以嚥下,隱憂應該吐出,吐給誰聽呢?那兩個空間暫時還不會在意一箇中國旅行者的想法,那就只能給我們自己人說說。

我要說,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又成熟,但這些年,卻因過度的自滿、自享而自閉,對世界對自己有不少時空錯覺。

歐洲文明值得我們仰望的地方很多,例如,中華文明倡導“中庸之道”幾千年,至今還經常為“非此即彼”的極端性思維互損互耗,歐洲文明為什麼反倒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創新、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更羨慕街邊咖啡座裡微笑的目光,只一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這種文明從早年的擴張和後來的大戰中記取了不少東西又洗刷掉不少東西,近年來歐洲各國的聯合使它更加悠閒和安詳。它甚至覺得自己已進入文明發展的極致境界,沒有必要再作艱苦奮鬥。弗蘭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一書所闡述的法國哲學家柯傑夫(Alexa

d

e Koieve)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即認為歐洲集中了從基督教文明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快穿之感化的正確開啟方式

快穿之感化的正確開啟方式

Lrodkine
來閱文旗下網站閱讀我的更多作品吧!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