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宜,歿於清江浦,文宗震悼,硃批遺疏雲:"憶昔在書齋,日承清誨,銘切五中。自前歲懍承大寶,方冀贊讓帷幄,讜論常聞;詎料永無晤對之期。十七年情懷,付於逝水。嗚呼,卿之不幸實朕之不幸也!"遣詞用字,別具深情。至於卹典之優隆,遠軼常規。以協辦照大學士例賜卹,自不足為奇;入祀賢良祠,亦不算例外;贈太師、諡文正,則非同等閒。更有一事,在漢大臣可謂異數,即靈柩准入京城治喪。
杜受田是山東濱州人,其時因洪楊之亂,迎養老父,住在京師,所以杜受田靈柩須移京治喪。過去遇有此種情況,都是在城外找寺院停靈開弔,從無靈柩入京城之例。至於諡文正,上諭謂援嘉慶年間大學士朱珪之例——朱珪亦為帝師,當和珅用事時,仁宗亦頗受威脅,朱珪多方衛護,情事與杜受田相類。但經朱、杜二人創下例子,以後凡為帝師,皆有諡文正的可能。李鴻藻以為同治啟蒙,得諡文正,猶有可說;至孫家鼐亦諡文正,則末世名器必濫,不足為貴。
當杜受田病歿時,杜翮年近九旬,猶住京邸,文宗為這位"太老師"設想,亦無微不至。當時杜受田長子杜翰,方任湖北學政;應該由在京的次子杜堮至清江浦迎靈,顧念杜堮須在京侍奉祖父,特命杜翰扶柩回京。對杜堮則賞加禮部尚書銜,以為慰藉;其後更賞食全俸。杜受田的三個孫子,均欽賜舉人,准予一體會試。杜翰在道光二十九年以檢討放湖北學政,本是宣宗對杜受田的酬庸;及至丁憂服闋、補官升官的經歷,在有清一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首先,以檢討放學政,便是異數。學政為"差使",三年差滿,回京覆命,應該仍回本職。杜翰道光二十九年放湖北學政,當咸豐二年七月丁憂,亦正是差滿之時。但丁憂守制,照例二十七個月方為"服闋",而杜翰只守了一年的制,是由於其時匪氛方熾,以"墨絰從軍"之例,如曾國藩便依此例"奪情",奉旨領團練赴湘北剿賊。杜翰於咸豐三年十一月補右春坊右庶子,這是早在杜受田病歿時,恩詔中便許下的諾言。自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一躍而為正五品詹事府的庶子,不止連升三級,是連升五級。
照正常的升遷程式,就算一帆風順,毫無頓挫,自檢討至庶子,至少要越過了從六品贊善、正六品中允、從五品洗馬道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起碼要十年的工夫。
翰林為清貴之職,如果始終為文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