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是出來打醬油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為過。”負責慈恩局的是一位城中的老郎中,並非制式軍醫,見劉禹有些難過,出言寬慰他。
劉禹知道他說的也是實情,默不作聲地點點頭。他推行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消毒,清潔,給病人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至於那些藥品,和一些救治的技術反而是其次了。
隨著老郎中看完一次完整的外傷治療過程,劉禹便告辭出了門,立於院中的大喇叭正在播放著昨日戰死的守軍名單。一個個名字從映紅的嘴中念出,低沉的語調持續了很長時間。
從慈恩局出來,劉禹騎著馬沿著大街一路朝北門而去,他的馬是自己跑回來的,當初火彈落下的時候,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劉禹覺得這馬兒比自己要聰明,至少人家毫髮無傷還知道躲避危險。
路過姜才的東門時,兩人也只打了個招呼,各自通報一下,姜才這邊的戰鬥平淡而迅速,從頭到尾也沒什麼人傷亡。反而聽到劉禹的介紹,讓他有點羨慕,恨不得兩人互相換換。
袁洪正在北門外送走一隊鄉兵,他們即將編入南門的禁軍中,按照規則,本來都是要黥面的。劉禹大筆一揮,就直接刺在了手背上,這也不是沒有先例的,因此並沒有人反對。
劉禹對大宋的這個規矩頗有微詞,在他的認知裡,保家衛國的戰士,就算不是高高地捧上了天。至少也得給予一份起碼的尊重才是,在臉上刺字,雖然大宋民風尚刺青,但百姓仍然將這個視為侮辱。
劉禹前來北門並不是為了鄉兵改編制的問題,韃子空著北門不打,讓他始終不太放心。如今又將原本就單薄的守軍再次分薄,怎麼說也會是一個隱患。
因此,他想與袁洪商討一下,看看怎麼做才能儘量避免這種危險。遠遠地看到袁洪站在城樓下,劉禹下馬後沒有馬上上前,而是靜靜地等他辦完了事,看著那隊鄉兵的精神不差,也讓他放心了不少。
“太守請。”見他到來,兩人各自施了禮,袁洪便將劉禹往城樓上讓,這裡也是除了姜才的東門外,還有木製樓間的城門,劉禹的西門,金明的南門以及劉師勇的龍光門經過那晚的炮擊之後,現在都已經是光禿禿地只剩了個高臺。
“太守所言甚是,某這幾日也是心神不安,害怕韃子另有詭計。今日調出了千餘鄉兵,補充的義勇卻都是未經訓練之兵,驟遇強敵,可能就會崩潰,不得不防啊。”
聽完劉禹的疑問,袁洪也是心有慼慼,北門城外韃子游騎日夜監視著,最近越來越多,就如同在城外放牧一般,韃子在守兵射程之外肆無忌憚地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