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是出來打醬油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混在1275 !
劉禹心裡很清楚,既然選擇了要在體制內混,在自身沒有實力之前,就要遵循它的規則。做官之路,無非也就是科舉、推薦、簡拔這幾途,汪立信廢力苦心也不過幫他弄到個秀才,表示他曾經參加過科舉,而進士身份則是不可能憑空捏造的。
科舉雖起於隋、唐,卻是興於宋,這時代的進士雖然沒有後來的明清那樣子一天登天,卻也是清貴無比的。它代表你已經進入了士大夫這個階層,而大宋恰恰一向是標榜的“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現如今這樣的情形,朝廷想要開科取士是不大可能了,如此也正好,此番捷報奏上去,若是入了太皇太后的眼,以官家的名義賜個進士出身也非不可能,否則沒有這層皮,論官敘職都非易事,升遷之路也庶幾無望。”
汪立信緩緩地說道,大宋儘管相比前朝,每屆取士的數量都大大提高了,可架不住參加的人太多。以他的才能加上苦讀,都要到四十多歲才登的科,這條路就像是獨木橋,想要走過去,除了實力運氣也很關鍵,實在是太難了。
“招討知道某的本事,若是帶兵與韃子相抗,也還馬虎,叫某去治理地方,定會搞得亂七八糟,民不聊生,實非百姓之福。還是建康府這樣的好啊,有袁通判、胡機宜一干人相幫,諸事都無須費心。”
“你呀,不過就是個‘懶’字,民事繁瑣,卻是最考究才德,百姓稱一聲‘父母’,又豈是白叫的?把你的那些聰明勁,但凡用上三分,哪有做不好的道理,子青,別看你來自後世,老夫卻覺得,你天生就是應該是宋人。”
汪立信被他這一番憊懶搞得哭笑不得,相處了這麼久,哪裡還不知道他的德性,遇到複雜一點的情況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劉禹聽到他的評價,也有些不好意思,倒底是來自後世,很多時候他也沒有一個這時代官員應有的自覺。
“朝廷新任的吏部尚書陸志侃與老夫有些交情,你的這些事,最後還得著落在他身上,老夫今早已經去信一封,你若是有機會回到臨安,不妨上他府中拜訪一二,只是人走茶涼,若是也不必抱太大期望。”
“政事堂的三個相公,陳與權剛愎果決,此時正在風頭上,能不與他交惡就儘量避免。王熵此人與他一樣先前都是阿附賈似道的,只不過兩人素來不合,此番同時為相也必然針鋒相對。至於留夢炎嘛,為人奸詐無比,行事見風使舵,與他相交要分外小心。”
劉禹聽著汪立信的講述,這些都是從史書上看不到的東西